央行政策可能上演的“惊悚故事”
2023/01/05
文丨英国《金融时报》
股票、债券、通胀挂钩长期英国政府债券、信贷、加密货币——2022年金融市场上的惊悚故事一个接一个。然而,今年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各主要央行的声誉。
位于华盛顿的美联储大楼(REUTERS) |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以及乌克兰战争以来,各主要央行对通胀的预测一直错得离谱。它们对物价的迅速上涨反应迟缓,而且最初的应对畏手畏脚——美联储(Fed)尤甚。
央行传统上认为,有必要“忽略”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港口和半导体工厂关闭等供给侧冲击,因为此类冲击对潜在产出的影响是暂时性的。
但显而易见的是,逆全球化(deglobalisation)等因素引发的供给侧冲击和通胀,将导致潜在产出的持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制定者的职责是收紧货币政策,使需求跟随产能减少。上世纪70年代油价首次上涨后那场成本推动型通胀的教训之一是,供给侧冲击也可以(用央行的行话来说)让通胀预期失去锚定(de-anchor),并在劳动力市场中产生第二轮效应(second-round effect)。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FT)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2015年11月合并成为同一家媒体集团。同样于19世纪创刊的日本和英国的两家报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质、最强大的经济新闻学”为旗帜,推进共同特辑等广泛领域的协作。此次,作为其中的一环,两家报社的中文网之间实现文章互换。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