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最后一块蛋糕——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印度新年后日趋白热化的政策争论。
“会导致景气进一步恶化”,“坚决反对”。急于削减财政赤字的印度政府决定向政治影响力强大的富裕阶层的巨额资产开刀,考虑恢复废止28年之久的遗产税。对此,印度产业联盟(CII)等经济团体激烈反对。
“中产阶层将不断壮大”的神话已经开始动摇,企业的市场战略陷入混乱。而富裕阶层正逐渐成为产业界的生命线。
富裕阶层成为生命线
一度被誉为全新业务模式的廉价小型车“Nano”成了塔塔汽车的滑铁卢。在面向中产阶层的Nano表现低迷的同时,其子公司的英国高端车销量却同比增长了32%。一家调查公司分析称,家电方面“消费增长的也只有富裕阶层”。如果富裕阶层为逃避重税,将资产转移到国外,将失去最后的摇钱树。
日用品业务也出现变化。1月22日,英荷联合利华的印度子公司在去年10~12月的财报发布会上强调“利润率提高了”。其在印度国内销量仅同比增长5%,增幅是3年来新低,同时原材料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但在这种背景下利润率之所以还能提高,依靠的就是涨价。部分洗发水提价50%,洗面奶提价14%,实现了印度市场增收15%。就算是冒着失去中低收入消费者的风险,也要实现持续增长。
然而,印度家庭的收入分布呈金字塔型。商品价格越高销售对象就越少。虽然纯资产超过4亿日元的8万户超级富豪的资产占印度家庭总资产的40%,但户数仅占0.03%,过度依赖富裕阶层这棵最后的摇钱树,很可能会导致业务前途越来越窄。
去年秋季,装卸煤炭和铁矿石的印度东海岸最大的产业港塔姆拉港口将出售的消息沸沸扬扬。“本人将撤出塔姆拉。时间是3月之前”,该港口控股人之一、印度最大建筑商拿丁集团公司(Larsen & Toubro Limited)董事长奈克在投资者说明会这样说。
压缩资产以寻求活路
基础设施和钢铁相关企业等“重厚长”大型产业也受内需低迷影响而不得不到处融资。债务偿还期限可延长的企业重建制度的适用件数在2012年10~12月为35件,金额约为2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92亿),件数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企业今后该如何应对?有的企业“希望增加对孟加拉和非洲的出口”(印度第3大商用车厂商阿斯霍克雷兰德),有的企业开始探索“印度+1”战略。不过打算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外国企业也不在少数。例如,通用汽车(GM)开始着手进行生产调整,全球知名酒店集团法国雅高酒店将低价连锁酒店“F1”的6成固定资产出售给投资公司,以实现资产轻量化。
在1月24日,在瑞士召开的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会议)上,印度城市发展部长卡迈勒•纳特(Kamal Nath)对企业家的不满进行了反驳,称“外资企业对印度期待过高了,利润稍微下滑便怨声载道”。
虽然目前印度经济增长率只有5%左右,但也不可能回到3~4%增长速度的90年代之前了。企业需要降低风险,等待经济复苏,并制定可行的中长期战略。
(黑沼勇史 孟买)
病倒的印度大象(上)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