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吉田忠则: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放松"钱袋子"呢?在经济增长放缓的中国,作为替代出口的经济增长火车头,内需正在被寄予厚望。为刺激个人消费以增加内需,中国想到了一个奇招,那就是促进信用卡的使用。
中国用“信用消费”来称呼利用信用卡和贷款购物的行为。据新华社《经济参考》等媒体的报道,作为中国政府将于年内推出的消费刺激政策的核心,有可能积极鼓励信用消费。预计将出台补贴贷款利息、降低消费者负担的刺激政策。
阻碍中国消费扩大的因素是分配的不公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对未来的担忧,不少中国媒体认为这是有待于长期解决的课题,但将信用消费视为提振经济的“特效药”而寄予了厚望。
银联卡发行数量目前已经超过20亿张,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银联卡大多数均为借记卡。使用借记卡时只能在账户余额范围内进行结算。虽然无需使用现金,但在刺激消费的效果方面,与现金购物基本没有差别。
而中国的信用卡发行数量也已经达到了3亿张,规模与日本基本相同。但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口约是日本的10倍这一点,就很难说得到充分普及。这意味着,中国虽然已经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方面超越了日本,但经济和消费结构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房奴”这个词语虽然会让人联想到悲惨的平民生活,但老百姓在购买住房时需要偿还数十年贷款的现象在日本是理所当然的现象。由于以前中国在购买住房时无需背负如此沉重的贷款负担,因此“房奴”这个说法是对贷款负担沉重的抱怨。
作为经济刺激政策,信用消费已经开始受到期待。的确,与仅在汽车和家电等特定领域鼓励消费不同,在更大范围内刺激消费或许会产生效果。不少中国媒体都在鼓励消费者用明天的收入实现今天的消费。
但作为日本人,我对此有一丝的不安。上世纪80年代,消费者个人信贷导致的个人破产在日本成为社会问题。当时,日本相关各行业虽然都采取了严格的共享个人信用信息等在内的授信管理,但随着经济不断恶化,多重负债和个人破产都不断发生。
中国是将鼓励信用卡和贷款消费作为经济刺激政策,这与日本有些不同,或许可以防止社会问题的发生。中国银行系统的媒体《金融时报》飙到政府非常重视消费者个人信贷的发展,同时也呼吁应建立风险管理体制。信用消费放大经济放缓导致的混乱的可能性不能忽视。
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