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新闻莫斯科支局 石川阳平: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俄驻外外交官等的会议上进行了演讲,普京发泄了强烈不满,称俄罗斯的形象经常被“妖魔化”,并未反映俄罗斯的真实现状。普京强调不仅是军事实力,还要在外交活动中积极利用文化和经济等俄罗斯的“软实力”。但这样的形象战略似乎正在遭遇挫折。
|
谋求在外交活动中利用软实力来提升俄罗斯形象的普京总统(7月9日,莫斯科 kyodo) |
据国际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今年各国好感度调查显示,表示对俄罗斯有好印象的受访者比例在欧美各国出现了急剧下降。在美国和英国,相比去年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分别降至37%和38%。在德国下降了14个百分点,至33%,而在法国则下降了17个百分点,降至36%。
在执政4年的梅德韦杰夫政府结束任期后,5月再次上台的普京新政府无疑导致了俄罗斯好感度的下降。
加强取缔要求普京总统辞职的反政府示威游行、陆续出台反民主的法律、对在首都莫斯科东正教大圣堂歌唱“圣母玛利亚驱逐普京”的女子朋克摇滚乐队“造反猫咪乐队”成员作出监禁2年的有罪判决……
这样的威权主义政治手段在欧美被认为是“异类”,是难以理解的。这可能导致俄罗斯难能可贵的“软实力”化为泡影。
俄罗斯拥有古都圣彼得堡等为数众多的世界遗产和丰富的自然风光,但在去年,访问俄罗斯的外国游客只有230万人,仅为日本的约1/3。
为扭转旅游产业的长期低迷局面,俄罗斯联邦旅游局于8月中旬公布了与俄罗斯国旗同样为白、蓝、红3种颜色的旅游宣传标识。在今后6年中,为振兴旅游产业,俄罗斯计划投入100亿美元以上。但如果让俄罗斯民主化进程迟缓的事件发生,投入的资金和努力就会打水漂。
虽然同样属于基督教世界,但“文明的西欧人”和“落后的俄罗斯人”这一偏见根深蒂固,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活跃于20世纪初的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在西方的注视下》中,书中人物感叹道,“对于俄罗斯人的特性,至今仍然欠缺完全的了解”。
到约20年前为止,俄罗斯仍然在推行与西方各国不同的政治体制,因此与西欧之间形成了隔阂。
普京新政府只要继续推行反对民主化的政治举措,就很难实现相互理解。普京不知道明不明白自己是影响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最大因素。
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