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在“新冷战”下潜力大
2018/11/20
马云才54岁。他在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中国转向进一步改革开放的1992年开始创业,1999年创建阿里巴巴,带来了中国社会的互联网革命。但在全球化后退的局面下,马云在美国收购企业遇到美政府阻拦,在中国国内据说也意识到了有可能受到反腐的影响。很少有人会真正相信卸任的理由是他本人所说的“想回归教育,做我热爱的事情会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
在日本也可通过骊住(LIXIL)的案例看出新冷战的端倪。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10月叫停了该公司将其意大利子公司出售给中国企业的项目。骊住子公司从事建筑外墙材料等业务,销售额在2000亿日元规模,业绩出现亏损。但是,该子公司在美国的销售额占到约4成,供货对象包括纽约的“世贸中心一号大楼”等知名建筑。
美国8月通过一项法案,要求CFIUS加强对外来投资的监控,企业在进行企业收购与业务出售时必须提前报批。除反垄断法外,还附加了安全保障等审查的门槛。
10月应日本政府邀请访日的CFIUS有关人士称“希望阻止尖端技术流向中国”,告知在场的100多家日本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叫停。某种程度上这几乎是表明“决定人力、物力、技术转移的不是企业而是国家”,显示出美国政府的大幅变化。
被称为“企业和市场超越了国家”(丹尼尔·耶金《制高点——重建现代世界的政府与市场之争》)的是1998年。但如今全球化时代的自由气氛再次被冷战时期的凝重气氛所取代,经济中心似乎也从“市场”和“硅谷”重新回到“华盛顿”和“北京”(即政治和国家)。
但美国欧亚集团战略事业部长约书亚·沃克认为:“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才显出日本的重要性来”。该集团10月在东京召开了讨论新冷战时代的“G0峰会”。对于选择日本的理由,他表示“在与国家至上主义和权威主义划清界线的同时,(日本)与美国及中俄都能进行对话”,作为全球化的堡垒,似乎对日本的领导力寄予了更高的期待。
能对话的对象多,这同样适用于日本企业。在中美之间,GAFA(谷歌、苹果、亚马逊及Facebook)等试图把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华为技术逐出美国市场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而日本企业的环境没那么差。在分散地缘政治风险的同时,持续追求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也许日本企业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坚韧吧。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中山淳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