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10日承认正在与鸿海就资本合作的出资条件进行协商。鸿海也表示“希望月内双方能够共同发布消息”。围绕是否修改出资条件,此前两家公司的主张不同,有人担心夏普的业绩恶化和股价暴跌会破坏双方的合作,但其实两家企业在生产一线的合作稳步进行,已经生米煮成了熟饭。
各有各的难处
这起风波始于夏普股价下跌。两公司3月27日达成协议,由鸿海接受夏普的第三方定向增发,于2013年3月份之前收购夏普已发行股票的9.9%。鸿海的原定收购价格为每股550日元。但目前夏普股价已下跌至该收购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曾多次表示不会在意短期内夏普股价的下跌,但8月3日鸿海却突然宣布双方已就修改出资条件达成协议。而夏普反驳称“并未就修改出资条件达成一致”,两公司之间出现了不和谐音。
但从事件背景看,两家公司的做法均属无奈之举。
鸿海8月底即将公布第二季度(4~6月)财报。为美国苹果代工的平板电脑“iPad”的产量并未像预期大幅增加,主力业务智能手机“iPhone”因新一代机型即将问世,现有机型遭到消费者冷遇。由于约一半销售额依赖于苹果,鸿海的业绩估计不会理想。
5月份以后鸿海股价依旧低迷,估计必须采取收益改善措施的郭台铭才急忙宣布了修改夏普出资条件的消息。正如鸿海所希望的那样,8月6日鸿海股价在台湾涨停。
虽然夏普表示“尚未达成协议”,但似乎也没有坚持3月份的收购价格。第三方定向增发条件的变更手续很复杂,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夏普未能与抢先宣布“修改出资条件”的鸿海统一步调。
而在对这起出资风波毫不关心的生产一线,双方的合作仍在继续。7月份夏普生产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堺工厂已经开始面向鸿海进行生产,并打算在8月供货。4~6月仅为3成左右的堺工厂开工率,预计7~9月后将恢复到8成左右。
抉择迫在眉睫
由鸿海制造、在中国销售的夏普品牌智能手机样品也已经做好。原本预定2013年度上市,不过看起来会提前至2012年度。平均价降至仅为原来四分之一的1000元左右,瞄准大众消费市场。
如果这些业务化为泡影,双方都会承受很大的损失。因此,德国证券的高级分析师中根康夫认为,“合作本身并不会受到影响”。
但是,如果修改出资条件,夏普的资金筹措计划就会被打乱。夏普本年度预计会出现2500亿日元的最终亏损,自有资本将继续受到侵蚀。由于公司债券的偿还等,融资形势也将越来越严峻,因此中根康夫认为“需要尽快制定新的增资策略”。
要求鸿海追加出资?还是寻找新的出资者?即使夏普与鸿海之间的合作没有出现动摇,估计夏普社长奥田隆司也不得不在近期作出重要抉择。
(日经新闻编辑委员 大西康之)
相关报道:
夏普考虑向鸿海出售海外工厂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