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中国成功实现了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位于四川省腹地的攀钢集团总经理余自甦如释重负,他称此举为中国取得宇宙控制权做出了重要贡献。生产宇宙飞船特殊钢的攀钢今年5月,刚刚被全程参与宇宙开发的中央军委表彰为优秀供应商。
载人对接是2006年提出的“自主创新”政策的最大成果。中国似乎一直保持着担心经济增长成果被外资掠夺的受害者意识,“自主创新”政策里蕴含着渴望依靠技术实力赶超发达国家的心情。
专利申请居世界首位
根据日本特许厅统计,中国去年国家专利申请数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在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方面,中兴通讯(ZTE)夺得了之前属于松下的冠军宝座。
|
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总部工厂 |
攀钢也在特殊钢的技术方面也获得很高评价。但美国旧金山联邦大陪审团2月起诉了涉嫌从美国杜邦盗取钛的精细加工技术出售给攀钢的美国华人等。该技术可应用于火箭材料。
攀钢是一家军工企业,在中国与美苏进行核对抗的60年代,成立于特殊钢所需的钒等储量丰富的四川省南部。当时的中国政府下达命令,把人造卫星等航天产业、核武器等军工产业从容易遭受攻击的沿海地区转移到安全的内地。
中国政府当时提出了追赶美苏,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的“两弹一星”计划,而军工产业负责实施这些项目。1964年10月,中国核实验取得首次成功,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卫星。
攀钢的许多技术人员都是由鞍山钢铁公司输送的。而鞍山钢铁公司的前身则是日本的国策企业“南满洲铁道”,当时曾经拥有先进的金属技术,支撑了特快列车“亚洲号”的生产。
攀钢的一位老员工说,虽然攀钢继承了独自技术的理念,但却苦恼于地处偏远地区,难以招到优秀研究者的窘况。一位居住在北京的美国律师认为,由于受到中国政府提出加快技术革新的压力,有些企业就采取了特殊手段——“工业间谍”,攀钢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工业间谍”案的增加
涉及中国的工业间谍案件正在迅猛增加。3月日本机床企业山崎马扎克的前中国籍员工非法获取设计图纸的事件被曝光。去年围绕美国陶氏化学及福特汽车的机密流入中国企业的事件,美国法院相继对上述2公司的前员工做出了判决。
中国高铁事实上也是以川崎重工等的技术为基础。所谓的国产小型客机“ARJ21”和超级计算机中的核心零件也是由外国制造。
就连以2020年建立自主空间站为目标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在过去也曾被认为主要模仿苏联。不顾知识产权、凭借“自主技术”赶超世界的中国策略,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反感。
现在中国领导层中理科出身者占大多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大学时的专业是有机化学。精通技术的下一届领导人,或许能弥补自主创新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尴尬。
(本文是连载“红色市场经济”中的一篇文章,请继续关注其他文章)
连载——红色市场经济
布局人民币经济圈
自主创新和工业间谍案的尴尬
“政策市”走向极限
人口红利与独生子女政策走向终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