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赢得全球营商环境竞争?
2017/06/06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金坚敏: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连续放缓,逐渐进入增长的“新常态”。尽管较强的消费增长及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扩大投资支撑了稳定增长,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但是,近年来企业投资意愿趋弱,特别是占投资六成以上的民间投资投资乏力不仅拖累了GDP的当期增长、也影响到未来发展所需的前瞻投资。实际上,中国国内民间投资的增长率已从30%以上跌至5%以下的窘境。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反全球化思潮抬头,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来自国内舆论制约,全球直接投资增长放缓;同时,各国通过提高营商环境等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资的竞争加剧。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快,再加上来自全球招商引资竞争,尽管跨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仍维持在1300亿美元左右的高位,但近五年来投资额增长有限。
中国政府及社会已意识到本国经济及企业活动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措施以增加企业活力、促进创新活动及经济的新存代谢、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并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商事制度改革”及“多证合一”改革措施已带来全社会的创业热情,2013年和2017年一季度的月均新增登记企业数从20.86万家倍增到41.83万家(2014年为30.4万家、2015年为36.16万家、2016年为40.1万家)。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月均新增企业5.6万家(美国商务部:“Business Dynamics Statistics”)、日本2016年度不到1万家(厚生劳动省“雇用保险年度报告”)。
尽管中国的新增企业统计中,存在许多仅完成商事登记而无实际业务的“空壳公司”,中国的创业的活跃程度大大高于日本、也不亚于创业创新领头羊:美国。然而,近年来有关“实体企经营难”、“福耀玻璃跑路”、“死亡税率”等话题兴起了近于白热化的争论。从这些争论可以看出中国产业界对国内经营环境的抱怨有所增加;而在华欧美日商会的年度报告等也透露出对中国经营环境的担忧(例: 在华美国商会“2017 Business Climate Survey”、欧盟商会(北京)“China Manufacturing 2025: Putting Industrial Policy Ahead of Market Forces” )。
|
|
尽管中国国内有关实体经济经营环境的负面讨论及欧美商会对中国外资政策及经营环境的担忧其客观性及对政策的解读有待进一步客观公正的科学验证。但是,世界银行每年对全球大部分经济体的经营环境开展大规模调查,并相对客观地发布“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供各国政府改进政策及产业界选择投资提供参考。
一些国家(如日本、越南)也对标次报告中的内容改善营商环境,争取排序的提高。如,日本政府于2013年6月发布“日本再兴战略”明确到2020年将日本的经营环境排名从2012年发达国家中的第15位提升到第3位。尽管日本在经营环境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如改革公司制度、降低法人税等),到2016年不升反降至第26位(已OECD国家排名)。这只能说明水涨船高,其他OECD国家的经营环境改善速度快于日本。越南也对标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等,从2012年开始每年发布政府令提出本年度改善营商环境的目标。
关于中国的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的最新调查排名中中国处于190个经济体中排名78位(参照图表)。从已往评价排名来看,通过各方努力中国的营商环境已从10年前的108位(2006年)提升到目前的78位,成绩可嘉。但最新的排名不仅与发达经济体还有很大差距,也落后于许多新兴国家。仔细分析分项评价就可以发见,中国在房地产登记、资金获取、合同执行、破产处理等领域制度及环境效率比较好,而在开业、建设许可、小股东保护、纳税以及贸易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改善。
目前,在开业方面,中国政府在大力推进“多证合一”等改革措施,同时如能大幅压缩办证时间等,此项评价就会等到大幅提升。而保护小股东方面的制度安排得以制定落实,想必评价提高有望。贸易方面主要在较少通关手续及加快通关时间等,中国已在加快全国海关联网工作及简化通关手续,该项的评价改善也指日可待。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