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电梯株式会社董事长 马英华:“中国人滚回去”,挡在我面前的男人用整个楼层都能听到的声音对我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几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我带着孩子去附近的超市购物。我们在收银台前排着队,那时已经是9点了,我感到有些累。因为发现忘记买厨房纸巾,于是我让孩子排着队,自己急忙去拿。回来的时候,队伍前进得很快,已经排到我孩子那里了,我必须赶快去交钱。但是之前排在我后面的一位男士站在收银台前,挡住了我。
|
马英华 |
“不好意思,能不能借过一下?”我对他说。大概察觉到我是中国人,他回过头举起手臂挡住,气势汹汹地斥责我:“中国人滚回去!我决不让你插队!”我听后整个人都仿佛凝固住了。
这位男士是认为我要插队。但我向他解释了情况之后,他仍然不为所动。这时边上另一位男士站出来对他说:“你才是让日本人的耻辱!”一时间纠缠在一起,我发现的时候周围已经围了一圈人。后来店长出来对我赔礼道歉。
发生这种事原因在我
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几天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脑子里一直回想着这件事。正是中国游客访日购物的报道层出不穷的时候,确实给人留下了一些素质不高的坏印象。那位男士应该是对中国人抱有偏见才会有那样的态度吧。
为什么会遇上这种事呢。经过了一段时间,我自己也想开了。原因其实在我,我既然离开了队伍,重新排一遍就好了。因为饿了所以我想早点买完东西,结果太着急了才会这样。
“因果循环”——过去种什么因,现在就得什么果。我一直相信,现在做的事情,往往都会左右未来。因为自己的失态所以招致了被别人斥责的结果。这样想我就冷静了下来。凡事有因就有果,既然已经做了,就必须要负起责任来承担后果。我最近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
对经营产生兴趣
让我来讲讲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怎么开始在日本创办企业的故事吧。我1988年来到日本,1990年进入早稻田大学在法学部就读,并一路读到了博士。那时我一边读书,一边在日本的一家大型电器企业做非正式员工。后来我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能更全面地学习企业经营,经日本朋友介绍,我就跳槽到了一家独立运营的电梯售后公司(不属于品牌的售后服务公司)。
1996年我取得了中国律师资格证。而我考取律师的原因就是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兴趣。早在留学之前,看到日本的企业在经济高度增长期取得了飞速的成长,我那时就觉得其中必有原因。我想更深入的了解它,并且如果未来我能经营企业,法律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公司的利益,所以学习法律是势在必行的。
我在中国开始做律师的工作,每天都十分忙碌,于是便决心今后就做一名律师了。然而那时我的博士课程还有一些没有完成的课题,为此才再次来到日本。
一个命运的电话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个深夜打来的电话。我也从没有想过,已经睡着的我爬起来接到的那个电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打来电话的是一个通过工作结识的朋友,他在上海市政府部门工作。因为知道我有曾在日本的电梯公司工作的经历,所以问我有没有知道日本独立运营的电梯售后企业,或者是能够让他了解售后知识的企业。
当时中国很多地方都使用的是日本制造的电梯,但是厂家却并没有在中国设立可以进行维修等售后服务的网点。比如日立的电梯企业把售后网点设在了台湾。如果需要某些零件,必须先从台湾的仓库运到香港,再转运到上海,十分不方便。每到这时还必须要让员工到台湾或者香港出差,成本高昂。
我很清楚,日本的各大品牌的售后服务十分完善,所以我告诉他日本独立运营的售后服务的公司屈指可数。虽然也找过,但当时并没有与中国企业合并的企业。“那你来注册一个公司吧?不行吗?”
生来好强的我一下子就来了劲。并且他热心求知,我被他的热情感动,很想帮助他。于是我立刻回复他“我查查看,我可不可以注册一个电梯售后服务公司。
这通电话,成为我于1997年创立东京电梯至今的契机。这就是我在日本播撒的一枚种子。
种下了种子,就会得到果实。收获时候,就要清楚,无论结果好坏都是自己种下的因得到的果。应该经常寻找原因,反思自己这样做可以吗,你的出发点是不是为了帮助别人,是不是有利于社会—我时常这样对自己说,以后也会继续这样去做。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马英华
生于中国大连市。读大学4年级时来到日本,1990年进入早稻田大学法学系。硕士毕业后,1999年在该研究生院完成法学博士后期课程。1996年在中国取得律师资格后,1997年在日本成立东京电梯株式会社。2004年担任该公司董事长。马英华还在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为进驻中国的多家企业担任法律顾问和业务咨询。作为熟悉中日商业的经营者和律师,进行撰稿和演讲。著作有《最新中国商业 果实与毒》等多部。喜欢森林浴等享受大自然。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