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友作:“46万一平,谁买走了北京天价学区房”,今年3月,这样富有刺激性的标题赫然出现。报道称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仅能放下一张床的11.4平方米的一间屋子,卖出了530万元的天价,相当于20公斤黄金的价格。地点是北京市西城区文昌胡同北京实验二小旁边的“学区房”。
|
西村友作 |
“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的最大愿望。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既没有巨额财产、又缺乏门路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称得上现代版科举的“高考”的成功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道路。
而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进入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顶尖大学送出众多毕业生的重点小学。为了获得想让孩子就读的中小学学区的户籍,购买该学区内的住房是最佳捷径。为此,众多家长们就有限的住房资源展开争夺战,“学区房泡沫”由此产生。
只要进入重点小学和初中,就容易升入重点高中和大学。虽然这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道理,但其中有一个特殊的机制在发挥作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篇报道称,据北京市教育部门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海淀区10所名牌小学教育事业费用支出平均为3300万元以上,而普通小学的平均教育费用支出不到1000万元。此外,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中,名牌小学平均每所有113人,而普通小学只有不到27人。也就是说,预算越充足、优秀教师越多的学校,越受到欢迎。
那么问题就来了。与其它学校相比,拥有充足预算和众多优秀教师的学校教育水平更高,环境也更加优越,培养出了大批升入重点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生。于是,有更多的学生希望进入该所小学和初中就读。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需要招聘更多的优秀教师,学校也将进一步发展。结果,重点学校与其它普通学校的差距不断扩大。学区房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出现暴涨。
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的流动性不足。现在中国的中小学基本上实施校长负责制,北京中小学的教师用人,学校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在最初就任的学校里一直工作到退休的情况不在少数。与其它学校相比,重点学校的教师收入高,职称晋升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此外,课外补习班等机构还会高薪聘请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以此吸引众多学员。补习班工资高于学校工资的情况也并不罕见。也就是说,培养出大批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的教师将始终留在一部分重点学校。
而在日本,公立小学和初中的教师人事权归属于“地方政府(都道府县或政令指定城市)”下属的教育委员会。为了实现教职员的合理配置、人事交流的广域化和顺畅化,每几年就会进行一次人事调动,教师基本上无法一直留在一个学校。这样一来,推动整个地区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均等化就成为可能。
但是,在日本也有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不惜付出高昂的学费,也要让孩子进入教育水平更高、环境更好的学校。满足这种需求的是私立学校。虽然学费比公立学校高出数倍,但相对优秀的教师很多,同时私立学校采取自主制定教学计划等措施,形成了与公立学校的差异化。此外,由于通过入学考试进行筛选,学生质量相对较高,欺凌等问题也比较少。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由于人事权属于学校,教师工资水平更高,而且没有人事调动。学校能一直雇用优秀教师。当然,私立学校与学区没有关系。
日本的情况是,在东京圈等地,成绩排名靠前的大部分小学生都希望进入私立初中。另一方面,在以公有制为原则的中国,人们对民间和私立学校的信任度很低。中国也有私立的中小学,但其中备受欢迎的是面向打算将来到海外留学的儿童的国际学校,重点学校升学率较高的知名私立学校并不多见。因此,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让孩子就读公立重点学校。
这样看来,北京等城市的中小学与其说是提供平等义务教育机会的公立学校,不如说其性质更接近通过突出与其它学校的差异化来实现自主发展的私立学校。学区所在的公立学校的“私立化”,这或许是学区房出现的根本原因。
提高学校之间人才的流动性、培养和发展与学区无关的知名私立学校等,或许能化解学区房价暴涨的问题,有助于学区房泡沫的软着陆。
西村友作: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教授,1974年生于日本熊本县。1995年首次访问深圳,随后决心到中国留学,自2002年起在北京生活,2010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成为被该大学正式录用的首位日本人专职教师。兼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北京事务所课题顾问、日本银行客座研究员。专业是国际金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