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新闻编辑委员 吉田忠则: 一团令人担忧的阴云已悄悄逼近中国的银行业。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底商业银行的坏账余额和比率均比9月底有所上升。两个数字同时上升是2008年雷曼危机以来的第一次。
与3个月前相比,银行的坏账率增加了0.1个百分点,达1%,坏账余额增加至约200亿元。据相关人士透露,在中国政府内部,官员反复下令强调“要警惕房地产贷款”,让银行绷紧神经严防坏账进一步增加。
雷曼危机爆发后,中国实施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措施,有效防止了经济出现混乱。其中,多数是按政府指示而增加发放的银行贷款。虽然该举措实施得非常迅速,但由于内容不够完善,使得其中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相关企业。
坏账的增加就是由此产生的后果。为了调控居高不下的住房价格、抑制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去年实施了银根紧缩政策。在贫富差距很大的中国,要缓和民众的不满,首先就要抑制物价。此后紧缩政策开始见效,房地产交易陷入低迷,开始出现坏账。
中国在2003年前后坏账比率曾高达近20%。这一比率之所以能下降到目前的1%,靠的不是银行的努力而是政府通过动用公共资金逐步将坏账从银行剥离的缘故。银行并没有练就防控坏账风险的金融本领。
而且,一有风吹草动时银行就只把贷款放给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也依然没有改变。在去年金融紧缩政策实施过程中,银行限制放贷,中小民营企业陷入了融资难的困境。走投无路的中小企业求助于地下钱庄,经营者“跑步”事件不断发生。
除了坏账增加以外,银行业绩也有减速的征兆。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主任研究员细川美穗子指出,“今后要探讨的是下调利率”。然而与2008年不同,很难要求银行增加放贷。在无法使用最后手段的情况下,如何支撑景气受到关注。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