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的董事长想在日本访问一下××公司,能不能请您帮忙介绍一下”,作为一个常驻中国北京的日本记者,我在1月下旬连续2周接到类似电话。而且这些电话都来自并未曾谋面的中国人。据他们说是在某处看到了我在采访时留下的名片。
商务中介服务并非我份内的工作,但也不愿意随便拒绝对日本感兴趣的人。于是,我找到联系方式告诉对方。
2014年11月,中日首脑会谈时隔3年得以实现。以此为契机,两国企业间的交流再次趋于活跃。最好的例子就是伊藤忠商事在1月宣布向中国的中信集团(CITIC)出资。而向我咨询的上述2件事或许也是中日企业间交流的一部分。虽然只是2两件小事,但却可以为解读中日企业交流前景提供某些提示。
其一是行业。在2家公司中,一家是消费者金融,而另一家是互联网服务企业。
在这1、2年间,随着大批中国游客赴日旅游,亲身体验日式服务的人也迅速增多。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日间已不局限于制造业等产品上的往来,而是中国有可能在服务业方面越来越多的吸收来自日本的经验。
另一个提示是两国企业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两家中国企业在向我咨询时,一家称其董事长“将在下周前半段去日本”,而另外一家则说“现在就在日本”。在受委托后,我都急着帮忙联系,但之后却接到电话称:“突然有急事,去不了了,非常抱歉”,两家公司都告知我取消安排。
很多日本人都会认为这种突然“变卦”有失礼节,但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等中华圈,商业往来上此类事或许司空见惯,他们也并无恶意。
反之,只要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在我有急事时,他们可能也会伸出援手。因此,在中国企业正关注的服务业,日本同仁不必对中国企业的突然“变卦”过于担忧,而应从中寻找商机。
(山田周平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