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看中美关系?这是市场参与者时常伤脑筋的问题。在北京举行的两国战略与经济对话也反映出美国和中国一边争吵一边握手的关系。
在领土主权和网络间谍问题上,中美之间的分歧仍未弥合。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仍不明朗。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正处于这种局面,而在经济问题上,则呈现出另一种情况。下面整理一下美国财政部的观点。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讨论内容
|
(1)推进经济政策合作
|
中国同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减少对汇率的干预(reduce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 as conditions permit)
|
FRB将关注货币宽松的对外影响(sensitive to the effects o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
(2)推动已展开的贸易和投资
|
就信息化技术协议的扩大展开磋商
|
就双边投资协定展开谈判
|
中国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
美中之间承诺防止侵害企业秘密
|
(3)国际合作与国际准则的强化
|
为APEC峰会取得成功而展开合作
|
就IMF改革展开磋商
|
共享战略性石油储备信息
|
在大气污染和地球变暖问题上展开行动
|
(4)维持金融稳定和推进改革
|
欢迎进入对方的地方债市场
|
相互监督影子银行
|
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欢迎签署防止逃税的政府间协定
|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汇总的有关经济问题的讨论内容资料 |
|
■中国同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减少对汇率的干预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将关注货币宽松的对外影响
对于中国政府通过外汇干预诱导人民币贬值、美国货币宽松及其结束带来的资金动荡,针对这两个问题,即使其它国家提出批评,中美两国也会当是耳边风。而一旦举行双边对话,就相互承诺会妥善处理。很想说这或许就是大国关系,至少对于全球市场来说总归是好消息。
对于中国担任主席国的11月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首脑会议,美国也将为成功举行提供支持。此外,对于因美国国会蛮不讲理而无法取得进展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资比例改革,美国方面也做出了承诺。
关于此前成为问题的中国侵害知识产权问题,中美之间承诺防止侵害企业秘密。此外,旨在扩大信息化技术协议的磋商以及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也在推进。
美国具有优势的能源和金融也是如此。美国将为中国的能源制度改革提供支持,同时承诺向中国提供有关天然气出口许可的信息。而在让中国感到头疼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中美也决定相互妥协。
中国方面欢迎来自美国投资者对地方债的投资,希望通过给美国带来商机,扩大地方政府的筹资力度。还允许美国等对影子银行进行监视。此举或许是为了消除不透明性。
其依据是中美就美国7月实行的《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ATCA)签署了政府间协议。中国政府将积极协助防止美国个人及企业逃税的目的十分明确。
作为交换条件,中方要求美国政府提供中国个人及企业藏匿在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相关信息。以防止官员、国有企业的高层进行资产转移。在这一点上,中美相互协助也是意味深长。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是最重要的出口国,外币储备的最大投资对象便是美国国债。而对于美国而言,如果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者,如果中国的经济陷入危机,这也会给美国造成困扰。
这种相互关系起到了防止两国经济对立的作用。说的好听点是这样,但并不是就此可以雾散天晴。因为此次中美两国达成的协议,是包括市场参与者在内,外界人士很难看清本质的两国间协议。这种关系一般称为“面和心不合”的关系。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滝田洋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