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宏为日经中文网撰稿:“安倍很坏,但日本人并不坏”,在中国经常会听到这种说法。言外之意是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首的日本政府导致了中日关系的恶化,善良的普通日本民众对此也感到困惑。这种说法同时也是在呼吁人们应将日本政府和普通的日本民众区分开来,继续与日本民众构筑友好关系。然而对于了解日本政治制度的人而言,上述说法或许有些别扭。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日本政府是普通日本民众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政府。
在选举前,安倍晋三作为自由民主党的总裁对其选民,也就是普通的日本民众详细地提出了外交及经济政策。选民们在了解了这些政策之后投票选择了自民党。可以说,安倍的外交是得到了多数日本民众的支持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认为将日本政府和普通民众区分开来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不过若是仔细思考一下的话,也会看到一些未必如此的现实。
所谓民主主义制度(议会内阁制)是由选举出来的议员中的多数派来组成政府。在日本20岁以上才有选举权。日本的总人口为1亿2548万人,减去未成年
人口之后,日本有选举权的人数,即选民是1亿396万人,占比约为83%。而选举中实际参与投票的人数占所有选民的比例则是投票率。2014年12月14日举行的日本众议员选举的投票率创下历史新低为52.66%,也就是说实际上只有5474万人投了选票。
在实际参与投票的日本选民中投票给自民党的人仅为2546万人。即便如此,自民党还是执掌了政权。因为其他党派的得票更少,自民党相对而言成为了多数派。如果仅从得票数来看的话,实际支持安倍自民党政权的只不过是全体选民的四分之一。因此,认为“安倍首相和大多数一般日本国民未必同心同德”的想法应该说是可以成立的。
日本和英国采用的是议会内阁制,也就是由在选举中获得多数选票的政党组成政府。而这个多数的概念则是个复杂的命题。典型的例子就是实行“小选区制”的英国选举。按照小选区制,不管总共得到多少张选票,若在单个选区失利就将无法获得议席。在英国,保守党和工党作为两大政党,其中的一个必然会成为某选区的第一大党。即便成为第一大党,得票率也只占整体的30~40%左右。这个多数派大党会占据下议院的多数议席,首相也将由该党产生。
第二大党虽然也赢得30%左右的得票率,却只能成为在野党。问题是第三大党。长期以来,自由民主党一直是英国的第三大党,每次选举中都能获得20%左右的选票。然而在各个选区的选举中,却被夹在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之间只能屈居第2位以下。由于制度的限制,第2位以下无法获得议席,因此自由民主党所占的议席数经常为5%左右。
35%的人选择的政党可以执掌政权,30%的人选择的政党无法执政,20%的人选择的政党则基本上无法占据议席——这就是英国的政治现实。得票率虽无云泥之差,政治影响力却有天壤之别。2015年5月的选举中,英国独立党赢得了12.6%的得票率,仅仅获得了一个议席。
反对小选区制的人一直以来主张推行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是指根据各政党的得票率决定其所占议席比例的选举制度。如果采取比例代表制的话,第三大党、第四大党也将能获得相应的议席,更多的人的意见在政治上将会得到反映。不过若是推行比例代表制,很多小政党就会在议会获得议席。这些小政党整天争论不休,不能形成多数派,容易引发政治上的不稳定。
以比例代表制为中心的意大利,因议会中小政党林立导致政局混乱,没能顺利地应对债务危机。现在,日本和德国等议会内阁制国家采用的是小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并用的选举制度,由于过于复杂,有意见认为“难以马上得知选举结果谁胜谁负。”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