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载芯片9成靠进口,10年实现国产替代
2024/02/05
在中国政府的号召下,汽车企业也在推进开发。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将在SUV搭载旗下企业开发的芯片。大型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SMIC)的高管表示,将着力开发面向汽车领域的产品。
不过,盖世汽车的数据显示,控制电流、影响纯电动汽车性能的功率半导体的中国国产比例仅为15%左右,用于实现自动驾驶等的尖端芯片则不到5%。包括这些芯片在内的车载芯片整体的国产比例被认为在1成左右,仅为估计国产比例达到约2成的芯片整体的一半。
在中国,开发车载芯片的企业达到300家,但技术开发跟不上。德国英飞凌科技、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和日本瑞萨电子等实力雄厚,很多中国企业都依赖进口。
车载芯片多为芯片线宽为数十纳米以上的产品,与尖端产品相比线宽较宽,因此未成为美国主导的出口管制的对象。但是,根据今后的中美关系和技术进步,海外产品的采购也存在被限制的风险。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12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的芯片相关会议上,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强调称“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汽车芯片成为全球资源竞争的焦点。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全有能力培育出新一轮的汽车芯片产业。”
据中国媒体报道,与制定汽车相关政策的研究机构的专家高翔提出看法称,在政府支援政策等的推动下,即使是技术难度极高的芯片,中国也有望在5~10年内实现国产化的替代。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多部田俊辅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