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背后的乱象
2017/06/22
项目的胡乱审批也令人担忧。甚至有媒体报道,国有企业通过第三方以只有项目评估额约十分之一的低价格承包项目的事例。警戒投资过热的中央政府把承建商甄选过程不透明的项目等视为“虚假PPP”,开始进行排除。不盈利项目将造成不良资产和企业债务膨胀,可能会损害中长期的经济稳定。
对于受财政困难困扰的中国地方政府来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筹集基础设施投资财源的新“机制”。在中国,地方债发行在2014年之前原则上遭到禁止,因此地方政府通过旗下的投资公司扩大“隐形债务”。而中央政府叫停了这种手法,这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热。
中国地方政府旗下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被称为“地方融资平台”,通过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资金。担心此类“隐形债务”膨胀的中央政府2016年秋季明确了禁止地方政府代偿融资平台贷款的方针,融资平台的资金筹集日趋困难。
地方债的使用途径几乎都是置换过去的贷款,面临财源筹集难的地方政府迅速扩大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而承担的企业过半数都是国有企业,由“政府”领头追逐风险的担忧也很深。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 张勇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