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出于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全球股市再次出现全面下跌。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出现经济突然减速,这一现象被称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中国能否避开陷阱,将是对中国领导层结构改革的考验。
“前方200米的电器店正在打95折”,春节期间赴东京的中国游客手机上出现了这样一条信息。
这套系统由江苏一家创新企业苏州畅途网络科技开发。苏州畅途希望创造出世界上几乎没有先例的海外旅游地免费自动接入服务。其起点是利用“云SIM卡”技术的随身Wi-Fi。
目前的使用费为每天200日元(约合人民币11.6元),仅为传统终端的一半,而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杨玉魁充满信心地表示,今后2、3年内将形成当地广告收入充当通信费的商业模式。
创业热情高涨
以上海为基地的CA创投公司中国代表北川伸明表示,中国“有趣的公司正在不断地诞生”。
根据中国调查机构的统计,2015年风险资本在中国投入的资金同比增长25%,达到1293亿元。尽管仍然不及美国(约7万亿日元),但却是日本的20倍。在年轻人的创业热潮下,在房地产和股市失意的资金纷纷汇聚到这里。
谋求经济增长从量变向质变发展的中国领导层也将此作为国策,扶持新创企业和提升产业水平。但是,地方政府竞相推出的具体政策有着明显的“烧钱”色彩。
浙江省杭州市为创业人员提供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制造业集中的广东省也为购买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提供补贴。截至2015年底,东莞市的申请达到了700个,但一位设备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却表示,“许多企业是为了套取补贴”。
“我们能买下东芝的家电部门吗?”位于广东省的格兰仕是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从2015年底开始,公司高管就奔走于世界各地寻找海外企业收购项目。目的是获得新领域的技术。
中国企业的研发经费往往不到销售额的1%,低于日本的约3%。一家中国大型家电厂商的高管毫不讳言:“技术可以买,但培养人的时间来不及”。人才培养和研究开发是创新的必要因素,而中国企业却普遍不够重视这两点。
僵尸企业仍在
中国领导层提出要通过减税与放宽限制来激发民间活力的“供给侧改革”,但在2013年秋季的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国有企业上演轰轰烈烈并购大剧的背后,无法创收的“僵尸企业”的淘汰却没有明显进展。
当索尼在1979年推出“Walkman”,为世界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时,日本的人均GDP将近9300美元。中国目前已超过8000美元,接近日本当年的水平。
中国在维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框架下推进创新,全世界都在关注……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