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电影散场后观众涌向电影院门口的情景。担心风险的资金纷纷逃离股票和大宗商品,流向被视为安全资产的发达国家国债。中国的增长放缓和油价走低正在引发混乱的漩涡。
中国前景难以预料
如果说2015年8月的人民币贬值冲击引发混乱的混乱属于第1波的话,那么,近来中国股市的“熔断冲击”掀起的则是混乱的第2波。经济规模已接近美国3分之2的中国经济前景难以判断。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也缺乏透明性。这是引发市场忧虑的根源所在。
原油等主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探底,其中反映的也正是以中国为代表、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的冷却。中国的进出口均在下滑。货物的流动也随之放缓,代表性海运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首次跌破400点。
一方面,以美联储(FRB)结束零利率政策为转折点,投资资金明显撤出新兴市场国家。令人感到讽刺的是,由于美元汇率被推高,美国企业的出口盈利本身也受到挤压,进而对该国股市构成了下行压力。
这是全球性的“完美风暴”。日本也难以置身事外。在国际投资中亏损扩大的外国投资者将纷纷将仍有账面收益的日本股票抛售变现。在“买入日本股票、抛售日元”的交易走向消失的过程中,日元也开始面临升值压力。
“难道是雷曼危机的重来?”,著名投资家乔治·索罗斯担忧在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之下,2008年的危机将再度袭来。
与当时相比,日美欧的金融机构控制了外部负债,同时自有资本也有显著扩充。然而,另一方面,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却扩大了外部负债,正陷入困境。大宗商品行情上升的“超级周期”已经落幕,巴西和俄罗斯持续陷入负增长,沙特阿拉伯等中东产油国正面临危如累卵的局面。
年初以来的市场迅速反映了这些风险。如何阻止以资源出口国为中心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一部分陷入债务违约、进而引发国际金融动荡的事态?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前建立紧急之际供应美元资金的国际性机制。
加快做好应对突发事态的准备
必须让中国认识到,有责任防范以人民币贬值为导火索的亚洲金融危机。在金融相关人士中,已开始有观点认为,“如果止不住避险资金的外流,中国或不得不启动对资本外流的限制”。
“只是被蜜蜂刺了一下”,日本当局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作出了这样的判断,结果却被当时的局面发展所愚弄。就算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袖手旁观仍是禁忌。包括金融和财政政策在内,有必要构建足以应对风险的体制。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滝田洋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