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启示
2019/01/23
日本产科妇人科学会等汇总的数据显示,在日本国内,约18人中有1人通过体外受精诞生。在不孕症治疗诊所,向卵子注入控制生成能量的线粒体等、对生殖细胞施加某种操作的尝试已经启动。在人体达到一定年龄后,如果进行体外受精,由于卵子的老化和精子活力的问题,成功率将随之下降,因此医疗一线的医生等拼命研究能否加以改善。日本不少医生和研究者也对受精卵的基因操作充满兴趣。
CRISPR-Cas9技术实施起来被认为很简单,使用市面上销售的实验器材的话,恐怕连高中生也能操作。因此,在经常经手受精卵的日本诊疗所等,发生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对受精卵进行编辑并诞生胎儿的类似贺建奎的案例也并非不可思议。日本在法律上禁止将经过人为操作(包括基因编辑)的受精卵送回母体,使胎儿诞生的临床研究。但是,日本并不存在取缔医生作为治疗行为的一环而人为操作受精卵的法律。与日本不同,法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存在无论是研究还是治疗层面均严格限制对受精卵进行人为操作的法规。
但是,对于未来完全禁止受精卵的基因编辑,存在不少慎重观点。这是因为不少人人为,如果明知胎儿一出生就身患疑难疾病,并且原本在受精卵阶段就能治愈的话,还是应该保留基因编辑的可能性。一方面,对于改变容貌和提升运动能力等按照父母喜好改写基因的“设计婴儿”,持支持态度的专家寥寥无几。不过,一旦受精卵的基因编辑被“解禁”,将多大程度应用于设计婴儿,多大程度应用于治疗疾病?作为现实问题将难以明确区分。
在医疗界,例如1978年世界上首位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出生时,曾被批评这是不可理喻的实验。心脏移植也曾被指存在伦理问题。然而如今试管婴儿和心脏移植手术却变得稀疏平常。在过程和结果不透明,被视为“密室行为”的情况下,反对声很强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医生和技术将恢复信任。这种情况过去曾多次发生。此次也是一样,或许当诞生的双胞胎长大后,技术将大幅进步,讨论也趋于成熟,基因编辑治疗将得到普及。着眼未来,现在必须从研究和社会性的讨论层面完善相关准备。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安藤淳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