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仿冒品越来越巧妙,日企苦恼
2023/12/01
中国企业对名牌商品和工业产品的模仿越来越巧妙。不仅品质提高到可以媲美真货的水平,就连品牌起源的故事都开始仿效。这些企业使用细微或巧妙改变后的商标等,抓住了知识产权的漏洞。受侵害方企业难以通过诉讼解决。专家指出:“有必要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店面做的很像亚瑟士(ASICS)正规店的仿冒品店(北京市内,2018年) |
1809年瑞士,母亲为前往战场的Winfried先生制作的包是该品牌的起源。因其强韧耐用,还被采用为军需包——以“SWISSWIN”的品牌名经营箱包的企业借助犹如欧洲老字号一般的故事,在电商网站等进行宣传。不过,推出这一品牌的实际是总部位于福建省的一家中国企业。
这家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工厂原本负责瑞士品牌威戈(Wenger)的OEM(贴牌生产)。但最迟在2019年左右,该企业开始自行销售标志类似于威戈的“十字”的箱包,还开始在宣传中采用犹如是瑞士企业的故事。负责威戈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律师松永章吾指出,“虽然与瑞士无关,却在形象上搭便车”。
威戈方面于2022年10月以商标权受到侵害为由,向东京地方法院起诉了这家中国企业的日本子公司,要求赔偿损失并停止销售商品等。法院将于2023年12月作出判决,但松永律师认为“这将是困难的裁决”。法院认定商标相似性的门槛很高,即使一些消费者认为“相似”,也不一定会被认定为侵权。
事实上,这是威戈第2次起诉这家中国企业。威戈在2019年也以商标权侵害为由,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2021年在知识产权高等法院获得胜诉判决。但随后,中国企业开始使用细微改变设计的标志,威戈不得不再次提起诉讼。此次即便胜诉也很难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这家中国企业的日本子公司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通过代理律师回应称“因存在争议,不予置评”。另一方面,这家中国企业总部的网站则强调称“入选福建省企业100强”等。
过去,中国的仿冒品生意以“便宜无好货”的劣质山寨产品为主流。但是,近年来,通过贴牌生产等方式直接学习原创品牌的设计和技术的企业推出高品质“仿冒品”,并实现业务增长的现象。另外,随着技术实力提高、特殊材料等的采购变得容易,这也成为东风。这些企业注册与正品相似但略有不同的商标等,在规避法律责任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品牌劫持”
“简直就是‘品牌劫持’”,在亚瑟士(ASICS)知识产权部负责品牌保护的经理乾真范气愤地说。该公司也一直为受到中国的仿冒品侵害而苦恼。仿冒方一般都采用注册与正品略微变更的商标、销售与正品设计极为相似的产品这种巧妙的手法。
据说,亚瑟士的调查员在北京市内的一家仿冒品店里听到的话甚至让他怀疑自己的耳朵。这位调查员一进店听到的就是“欢迎光临亚瑟士”。虽然店门口招牌上挂着别的品牌名,店员却堂而皇之地向进店顾客自称“亚瑟士”。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