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产业聚焦 > 经营/战略 > 平成30年间日企进驻海外发生哪些变化

平成30年间日企进驻海外发生哪些变化

2019/04/30

PRINT

  在平成时代的30年里,日本企业的全球化明显推进。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以后,日元迅速升值,日本的制造业失去了出口竞争力。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包括属于其前身的日本进出口银行时代在内,在平成时代30年里持续进行的日本制造业进驻海外相关调查显示,1989年仅为13.7%的海外生产比例到2018年提高至36.2%。

       

  进驻海外的主角此前以汽车、电子、机械等日本有代表性的大企业为中心,目前变为中坚和中小企业。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以一定条件(在海外拥有3家以上当地法人等)纳入调查对象的企业中,中坚和中小企业的比例从1989年的9.7%提高至2018年的33.2%。

   

       

  此前,正如汽车产业所代表的那样,零部件厂商等作为关联方与大企业一起进驻海外的情况很多。但近年来自主进驻海外,获得业务订单的中坚和中小企业也在增加。其背景之一是日本国内的人才不足。

       

  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潜力的进驻目的地也在发生变化。截至1990年代经常名列前茅的美国在2000年代以后下降,中国取而代之。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启动有潜力进驻国的调查的1992年以后,中国截至2012年连续21年排在首位。1978年12月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不断建立。继打头阵的三洋电机(被松下、海尔收购)等之后,很多日本企业争先恐后进驻中国。随着中国人工费的上升,日本企业采取“中国+1”战略,印度和东南亚开始受到关注。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发展,利用低廉的人工费制造产品、在日本和其他国家销售的制造业模式已完全改变。制造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分享进驻国的内需蛋糕越来越重要。

       

  日本外务省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进驻海外的日资企业增至2005年的2.2倍,达到7.6万家。2017年居住在海外的日本人增至1989年的2.3倍,达到135.2万人。对日本人而言,赴海外工作已经不再罕见。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7
具有一般参考性
 
1
不具有参考价值
 
4
投票总数: 12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