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业绩出现复苏迹象
2019/11/18
由鸿海本体代工生产的美国苹果新款iPhone的销售情况良好,这似乎也构成东风。即便如此,从7~9月不同产品的销售额比例来看,智能手机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减至49.2%。有分析认为,鸿海由于重视利润率而压缩了智能手机的订单,同时通过面向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等产品的订单增长来进行弥补。
不过鸿海的业绩复苏仍走在半路上。营业利润与创7~9月最高纪录的2016年相比,减少了2成。股价也从10月初开始上涨了2成以上,但是较2017年的高点下跌了4成左右。
![]() |
鸿海从1990年代开始加速推进对华投资,在当地构建起拥有100万名员工规模的庞大生产网络。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服务(EMS)企业实现了增长,不过自2010年代起人工费上涨等逆风加强,业务转型成为鸿海面临的一大课题。
为了摆脱单纯的代工业务模式,2016年鸿海通过收购夏普获得了品牌业务。2019年6月又起用半导体业务的负责人刘扬伟担任经营一把手。刘扬伟在财报发布会的当天强调称,未来将致力于面向医疗和机器人等附加值高的企业的业务。
另外,如何减轻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也成为课题。鸿海约7成的工厂等固定资产集中在中国大陆。刘扬伟就生产基地的重组表示,将在越南、墨西哥和台湾等地增强产能。表明将加速采取应对措施。
关于2020年的预期,刘扬伟强调新一代通信标准“5G”相关的设备需求将起到拉动作用。13日宣布将投入100亿台币,用于台湾通信厂商亚太电信的增资,将出资比例从19.7%提高至40.74%。鸿海要想描绘出中长期的增长路线,能否借助5G找到转变业务模式的突破口将首先成为关注的焦点。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伊原健作 台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