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正吴在夏普重建路上的失算
2018/11/14
戴正吴(67岁)被台湾鸿海精密工业派往夏普担任会长兼社长。他计划用2年时间将夏普重建拉上正轨,改变公司的面貌。通过代工iPhone而发展成全球性企业的鸿海希望借助夏普的品牌摆脱“代工模式”。但也出现了在中国的混乱销售有可能招致损害品牌形象的失算。
夏普在戴正吴的领导下时隔4年实现扭亏为盈 |
夏普8月决定将拥有近60年历史的大阪八尾工厂的电冰箱生产转移到海外。生产液晶电视的栃木工厂也将在2018年底之前停止生产。这样一来,除了在三重县的龟山工厂生产的部分大尺寸液晶电视外,夏普的家电生产在日本国内基本上全部消失。
戴正吴的这一决断在根本上并不仅仅是削减成本。戴正吴在公司内部等场合曾表示要以美国苹果为目标。像苹果一样将生产委托给外部,集中精力锤炼产品与服务品牌,他希望打造这样一种吸引消费者的企业形象。
鸿海与苹果公司一起构筑了全球性的水平分工体制,但现在这一模式正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从1990年代起,鸿海在中国大陆建设巨型工厂,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生产企业。鸿海从产品开发阶段就开始参与,提前进行巨额的工厂投资,并完善了订单承接体制,将产品迅速而大量地投放市场。以此吸引了苹果公司。
但中国大陆的工资正以5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涨。2018年上半年鸿海的合并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4%。主要原因就是大陆的人工成本高涨。
为此,鸿海创始人、董事长郭台铭(68岁)和他的心腹戴正吴摸索出一条道路:从夏普以往的垂直整合模式脱胎换骨,策划并开发创新型产品,提高品牌影响力。
但这样做需要一些不可或缺的因素。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策划开发能力,还有品牌影响力。夏普在这方面遇到了挫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