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用“鸿海式”推进采购改革
2017/02/21
夏普的经营重建取得了进展。2月17日,夏普宣布上调2016财年(截至2017年3月)的业绩预期,合并经常损益将实现99亿日元的盈利(上财年为1924亿日元亏损)。在主要部门中唯一出现营业亏损的光伏电池业务中,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实施的采购改革取得了成果。但光伏电池和液晶面板的竞争环境依然很严峻,夏普的全面重建仍存在课题。
在员工集会上宣传夏普机器人的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左)和夏普社长戴正吴(1月,台北) |
“解决了一个长期财务课题”,夏普某位高管这样向客户解释此次的采购调整。
在光伏电池业务中,以高于市场价格采购硅材料的长期合约成为夏普的“负遗产”,到2015财年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最近的2016年10~12月也出现了79亿日元营业亏损,其中的76亿日元是采购材料的准备金。
2016年秋季,鸿海出身的夏普社长戴正吴在公司内部指出,条件不平等的合约及偏高的价格条件等需要调整的项目较多。希望大家以坚持不懈的态度去谈判。
夏普的合并销售额最高只有约3.5万亿日元。戴正吴认为,持续面临经营危机被其他企业抓住弱点钻空子是不平等合约的主要原因。
戴正吴斩钉截铁地表示将发挥世界最大电子设备代工服务(EMS)的力量。他指出,通过以合并销售额超过15万亿日元的鸿海为后盾,现在的夏普已今非昔比,是具有谈判实力的强大夏普。
实际上确实有过这样的例子。某业务本部长曾向戴正吴报告称,“这是从没答应过降低成本的客户,不可能实现”,但戴正吴依然令其重新去谈判,最终将成本削减了11%。这种不屈不挠的成本削减措施成为扭亏为盈的原动力。2016年10~12月的整体销售额虽然减少了1成多,但在7大主力业务中,除了光伏电池以外全部实现营业盈利。
鸿海式经营从夏普的支柱业务液晶面板和电视部门也可见一斑。
2016年12月,鸿海与夏普共同运营的堺显示器产品公司告知韩国三星电子,将停止向其供货电视用大型面板。这种做法体现了顺应面板需求复苏的鸿海式迅速经营,通过调整交易条件来改善盈利情况。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