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强环保让日本材料企业“吃饱”
2018/06/26
石墨电极的原料“针状焦”同时还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原料。着眼于纯电动汽车(EV)的普及,中国正在推进巨大负极材料工厂的建设计划。据悉,由于石墨电极和电池零部件企业相互争夺,针状焦的价格在最近1年里猛涨至3~4倍。
影响其他原材料
中国摆脱对煤炭的依赖还影响到其他原材料。以用于水管等的聚氯乙烯为例,中国的产能超过全球消费量的一半,一直向亚洲出口低价产品。不过,以煤炭为原料的传统制造方法会导致大气污染,当局因此停止了设备运行。
日本企业正通过填补空白来盈利。化工企业东曹(TOSOH)2017年度创出利润新高,聚氯乙烯等“氯碱业务”占到营业利润的一半。此外,在东南亚聚氯乙烯市场份额居首的旭硝子也通过化学品赚到利润的一半。
中国并非第一次在原材料产业刮起风暴。自2000年前后起,中国相继建设大型工厂。大量生产的通用化学品成为扰乱市场的因素,再加上日元升值和原油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日本企业被迫停止或缩减业务。
中国如今已转向“环境重于经济”的姿态。日本三井化学的社长淡轮敏表示,“中国工厂1个月要接受环保部门好几次检查”。也有企业把工厂从中国转移至泰国或越南。旭硝子的高管表示,“在东南亚,基础原料烧碱的订单正在增加”。
一方面,中国加强环保限制也存在产生“副作用”的风险。例如,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在饲料用牛磺酸领域,中国企业的份额很高。但由于加强环保规定导致工厂停工,有些日企已出现采购困难。日本触媒的顾问池田全德半开玩笑地表示,“希望中国不要做多余的事情”。
“根据以前经验不会发生的事情正在发生”,各家日本原材料企业的高管异口同声地表示。以中国为开端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看起来是泡沫,但或许也是原材料产业迎来新秩序的转折点。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新田祐司,铃木泰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