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基础设施出口应寻找与中国分栖共存之路
2019/02/20
上杉素直:日本在最近的国际会议和外交舞台上倡导“质高(高质量)”,借此委婉地牵制中国,这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情景。质高是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的简称,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频繁提及这一说法。这个说法的含义是,为了推动以亚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尽管今后必须建造庞大的基础设施,但也不能忽视基础设施本身的质量以及投融资的质量。
众所周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借助亚投行(AIIB)等,正在积极加强参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让自身的资金量发挥作用、借此发动攻势,“质”这个关键字包含了对此的讽刺之意。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至今仍念念不忘的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高铁项目。日本企业获得订单曾被认为是确定无疑,但数年前的招标结果却是日本最终败给了不增加印尼政府财政负担的中国。中国的做法类似于减价销售,这种做法的是是非非暂且放在一边。但对于把官民合作出口基础设施定位为增长战略支柱的日本政府来说,这是令人震惊的失败。
此外,目前或将成为日本基础设施出口战略重大拐点的是日立制作所在1月的决断。该公司针对在英国推进的核电站建设项目宣布,因与英国政府等的费用分担谈判陷入僵局,将冻结项目。核电一直被定位为日本基础设施出口的招牌,但伴随相继放弃或冻结相关项目,日本企业主导的海外核电项目已经归零。
把日本在社会建设方面积累的方法和经验应用于海外的基础设施出口今后也将不断推进。不过,是否可以把核电项目归零视为良机,稍微试着改变日本基础设施出口的重心呢?那就是从容易与中韩产生价格竞争的硬性基础设施,转向能充分发挥日本经验和优势的软性基础设施。
软性基础设施包括医疗系统、教育制度等各种领域,均具有发起挑战的价值。其中,我有意关注的是金融。日本的金融系统在交易的稳定性和完成度方面居于世界顶尖水平。虽然日本在金融科技领域存在起步晚的方面,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今后必需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日本的金融系统可以说达到无可挑剔的水平。
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是基础设施出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即使这样说也不奇怪的尝试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国家缅甸,以日本超大型银行和保险行业响应日本金融厅号召的形式,两国展开了广泛金融合作。相关人士对此寄予厚望,希望这种模式能够成功。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