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做“过冬”准备
2018/10/16
原田逸策:中国启动了货币宽松政策,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10月7日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自15日起下调1个百分点。这将增加市场上流动的资金,使得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打击有可能在10月以后全面显现,中国似乎在加快做好“过冬准备”。
大型银行的标准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至14.5%。这是今年第3次下调,降幅累计达到2.5个百分点。存在人民银行的资金将减少,更易于把存款用于信贷。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货币调节实施对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注入。15日有4500亿元资金需要偿还,但同一天没有进行新增投放,将促使通过降准释放的资金用于偿还。相抵之后,市场上将增加7500亿元资金。这个金额是今年最大规模。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基于短期资金注入的资金筹措会频繁迎来偿还期限,难以用于企业的设备资金等长期信贷。另一方面,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资金无需偿还,使用更加自由。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意在延长银行所筹资金的年限,推动信贷扩大。
因贸易战而受到打击的是中国南方的广东省和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出口占销售额的比率很高。美国7~9月对总计2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了额外关税。在关税启动前的抢搭政策末班车需求消失的10月以后,出口有可能出现锐减。总理李克强也在9月走访浙江省,向企业经营者承诺降低融资成本。
不过,民营企业能否获得喘息机会仍是未知数。民间的融资难属于结构性问题,很难通过流动性的供给加以消除。
中国的银行缺乏借款方的审查能力,基本上将资金借给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除了部分大型企业之外,需要付出十多个百分点的高利率,从凭借数个点的低利率向银行获得资金的国有企业借钱。中国正在打击“影子银行”,民营企业的资金周转变得困难。随着破产情况的增加,已经很有有地方往外借钱。
在美国推进加息的背景下,中国反而启动了新一轮货币宽松,人民币出现贬值。在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次日8日的上海市场,创出1美元兑6.93元。中国重申不会通过人民币贬值的方式刺激出口,但似乎正在容忍人民币缓慢贬值。并未实施类似2015~2017年初的不顾一切的市场干预。
由于今年第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的货币宽松姿态变得明确,但人民银行强调称,“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甚至表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这个表述犹如是在主动否认宽松效果。对于高举削减债务的旗帜的中国人民银行来说,新一轮货币宽松有可能使这种努力化为乌有,从中似乎能感到在某些地方充满迫不得已之感。
中国人民银行在声明中表示,“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这也可以理解为征税过多。今年夏季,中国人民银行现任局长在公开场合曾经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与财政部发生论战。
在中国人民银行敲定新一轮货币宽松的7日晚间,财政部长刘昆通过新华社宣布进一步减税。终于显示出财政和金融联手提振经济的姿态,但也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协和音并未消失。中国有代表性的2个经济部门的不协调也令人对于中国应对日趋严重的贸易战的努力产生不安。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原田逸策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