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第3次下调存准的用意
2018/10/08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将从10月15日起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这是中国进行进入2018年后第3次货币宽松,从中似乎可以看出中国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打击抱有危机感。也有观点认为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股价出现下跌也促成了今年的第3次降准。在美国和欧洲启动加息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背景下,中国实施追加货币宽松,也有可能提高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
存款准备金率显示的是央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实施存款的资金的比率。如果下调,商业银行可用于信贷和投资的资金将增加,将对经济构成刺激。在中国,存款准备金率是与基准利率并驾齐驱的重要货币政策手段。
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降幅达到1个百分点,是7月的2倍。4月也为1个百分点,但当时商业银行将资金的大半用于偿还央行贷款,流入市场的金额仅为4千亿元。此次也有一部分用于偿还央行贷款,但扣除后预计仍有7500亿元注入市场。这一金额是今年最大规模。
中国领导层担心的是出口依存较高的民营企业的经营。原本在中国,国有企业能够以低利率筹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即使支付高利率也找不到放贷方。在中国压缩“影子银行”之际遭遇贸易战,民营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逐步扩大。
中国对美国出口1~8月增长13%,表现强劲,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7~9月额外关税前的抢搭政策末班车需求。10月以后预计出现反弹性下滑,民营企业的困境或将加深。中国总理李克强也在9月赴民营企业聚集的浙江省考察,向企业经营者承诺降低融资利率。此次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推动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
中国此时降准的另一个意图是提振股价。在截至7日的国庆节大型长假期间,中国股市休市,但在海外上市的联想集团和中兴通讯(ZTE)等中国企业的股价出现下跌。这是因为有美国媒体报道,出口美国的信息通信设备中涉嫌嵌入中国造“间谍”半导体。有分析认为,中国在中国股市重启交易的8日的前一天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支撑股价。
当然,在美欧将货币政策改为紧缩方向的背景下实施新一轮货币宽松也存在副作用。由于美国利率上升,中美长期利率差已缩小至0.4%左右。如果进一步缩小,资本外流压力将提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出现下跌。
中国人民银行特意在声明中强调,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这是对人民币以伴随资本外流的形式出现贬值的2015~2016年的重现表示了警惕。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原田逸策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