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 (为了终结30年的战争,德国与法国和瑞典之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在400年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长期持续的宗教战争导致众多人员伤亡,当时的领导人们决定将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剥离开来。
结果,通过手续构筑了各国能够参加的国际系统。一个国家的意见不一定要所有国家同意。当然出现什么行动的话,将依照国际法处理。我认为这些原则对于任何国际系统都有益。
记者:对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存在感出现增强的21世纪的国际系统来说也一样吗?
基辛格:是的,关于什么将成为规则必须获得各国同意,这里的规则或许是指“单纯的边境”可以变化的想法。另外,必须通过各国间的谈判来修改规则。
从战后欧洲的复兴来看,经常成为问题的是“难道不是所有的国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吗?”。之后,《赫尔辛基宣言》指出规则可以通过达成的共识来改变,这是重要一步。因此,众多规则统治着各国间的关系这一概念至今仍十分重要。
亨利·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
在尼克松和福特政权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等职务。1971年秘密访问当时与美国断交的中国。与周恩来总理等人举行会谈,之后尼克松总统闪电访华,促使中美外交关系得到缓和。
2007年与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和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等人共同发表倡导实现“无核世界”的论文。还向奥巴马总统进言,引起了热议。在近期的著作《国际秩序》(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出版)中围绕新的世界秩序展开讨论,主张效仿在17世界的欧洲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现年93岁。
记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春原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