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324)中国古装剧进驻日本电视黄金档
2020/09/28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在日本,韩剧是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在以年龄比较高的女性为主的观众中人气很高,近10年来,包括美剧在内,其他海外电视剧都无法企及。
我的一位女性中年朋友说,为了看韩剧,专门签约了有线电视(CS)频道的收费服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因为同样的原因,很多网络视频服务的签约量增加。
黄金档(prime time)是电视台晚间播出招牌节目的时间段。日本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日本广播协会(NHK)之前在周日晚上通过地面波段和卫星电视(BS)播放了多部韩国古装剧。可以说,周日晚上一直是韩剧档。
不过,这一惯例在今年9月突然改变。周日晚上9点开始通过卫星电视播放中国古装剧。
电视剧的名字叫做《皓镧传》,这是韩剧档改为中国古装剧档期后播出的首部电视剧。
我的一位韩剧迷女性朋友说,“改得太晚了。这种现象几年前就有了。喜欢韩国古装剧的大妈们一个个都转向了中国古装剧”。
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之前我迷上《琅琊榜》的时候,不知为何日本也出现了很多大妈粉丝,令人感到惊讶。
总之,沉迷于中国古装剧的日本人,尤其是女性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迷上中国古装剧的这些日本人,之前对中国没有任何兴趣,也对中国缺乏了解。而且,绝大多数人从未去过中国。
这些之前对中国感到陌生的日本人,通过中国古装剧,迷上了中国。她们开始学习中文,去中国旅游。目的地不是北京、上海,而是作为电视剧故事舞台的中国东北地区或者内陆的古都。
这些日本人为什么会迷上中国古装剧呢?
首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剧中的故事发生在他们此前一无所知的年代。
对日本人来说,一提起中国历史名人,就会想到清朝的西太后(可能是受到浅田次郎的畅销书《苍穹之昴》的影响)以及《三国志》里的英雄们,对中国其他时代的所知甚少。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以前的时代、春秋战国时代,还有宋朝、明朝的故事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
另外,中国古装剧里有奢华绚丽的布景、雍容华贵的服装,最重要的是靓男美女如云。而日本的古装剧更注重史实,二者大相径庭。
在日本,最受欢迎的中国古装剧当属《甄嬛传》(日本译名:《宮廷の諍い女:後宮・甄嬛伝》)。
我看了一下日本观众对这部剧的评价,这些评价似乎很好的解释了中国古装剧在日本受欢迎的原因。
“我因为这部作品爱上了中国电视剧。简直就是中国版《大奥》(一部日本古装宫斗剧),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虽然对中国历史和宫廷制度等一无所知,但这部剧随时会用字幕加以解释,很容易看懂。女演员很漂亮,服装和饰品也很棒。”
“虽然出场的女性非常多,但个个花容月貌,光是这一点就让人为之沉迷。而且,里面的女性为了爬到更高的位置争得你死我活,丑态百出,也从另一个方面见识了她们的可怕之处,甚至感觉有些恐怖。”
对于具有这些特点的中国古装剧,日本观众看了之后,也产生了不少疑问。总结一下,简直就是日本的口语《あるある》,意思是有的,确实有这种事。
具有代表性的疑问主要有以下几个。
〇 为什么中国人会在空中飞来飞去?
我和上小学的侄子一起看了中国电影《英雄》。看完后,他经常会对朋友们说,“中国人会在空中飞来飞去”。
中国的影视剧里确实有演员在空中飞来飞去的场面。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都误以为真。
“武侠剧”是中国古装剧的一种,即便是日本的成年观众,也纷纷大呼“很难入剧”。
“我非常喜欢中国古装剧,但不喜欢人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题材,会直接弃剧”。
在中国很受欢迎的“武侠剧”,日本观众似乎有些难以接受。
〇 比起历史事实,更注重娱乐性
一位曾在抗日题材剧中饰演过军人的日本演员说“日本军人在室内是不戴军帽的。但在中国的电视剧里却要戴上军帽。当我指出这不符合事实时,他们却说这种问题无需争论,要显得帅一些才好”。
我也注意到,比起历史的真实性,中国古装剧更注重外表是否好看。
在宫斗剧中,饰演妃子的漂亮女演员的人设是长期卧病在床。在这种场景之下,她的妆容依然无懈可击,服饰也很华丽。最让我吃惊的是,因病卧床近10年的美女,病好之后竟然没有变老,穿的衣服也和10年前一样。
比起真实性,可能还是外表更重要吧。
〇 配音是主流
不少日本人迷上中国电视剧之后,也对汉语产生了兴趣。
但让粉丝们感到遗憾的是,中国电视剧并不是直接使用粉丝喜欢的明星本人的声音,而是大多采用配音。
日本人无论家乡在何处,基本上都能讲标准的日语。而且,立志成为演员和电视播音员的人,会接受严格训练,发音上彻底达到字正腔圆。日本各地的方言没有太大差别,训练之后可以很快掌握标准日语。但是,中国的情况不同。日本人不知道的是,中国的方言简直和外语差不多。
总之,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
中国电视剧进入日本电视的黄金档之后,粉丝将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