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301)“自肃令”下,日本人为何继续外出?
2020/04/20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日本终于发布了“紧急事态宣言”。但日本的措施与欧美国家或中国的实施的“封城”不太一样。虽然提到避免外出,却没有强制力。日语使用的是“要请”一词,也就是“请求”或“拜托”大家不要外出。
东京都方面,其实在3月底已由东京都知事向民众发出了“避免外出的请求”,据说之后的那个周末,出门的人的确减少了。但即便如此,似乎仍有15%的人照常出门。(日本经济新闻3月30日的报道)
其中大多数人可能是因为“上班请不了假”,但也有不少人是为了购物、就餐、喝酒聚会等。甚至在日本发布紧急事态宣言的第二天早上,也一样能在东京新宿站和大阪梅田站看到很多照常上班的身影。
紧急事态宣言以后的东京站丸之内口周边(4月13日早晨) |
说起来,日本人在遵守规则方面简直无人能比。这样的日本人为何会在需要自主避免外出的情况下坚持出门呢?
下面是新闻报道中介绍的例子。(日本经济新闻4月8日的报道)
必须上班的原因:
“工作的性质是必须与人面对面交流。”(40多岁的男性)
“我们原则上可以居家办公,但今天的工作需要去公司。到公司上班能让工作开展得更顺利。(今天)想加快进度。”(从事金融工作的50多岁男性)
“(我们)公司没有居家办公的相关制度。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我好羡慕能居家办公的人。”(30多岁女性)
“现在正是企业进行财务结算的时期,一天也不能休息。工作堆积如山。”(60多岁的男性注册会计师)
SNS社交网站上也有同样的例子。
“我们是制造企业,没法居家办公。只有大企业的白领才能在家工作。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居家办公的。”(68岁男性)
“有的工作能居家办公,有的不能,觉得有些不公平。”(50岁女性)
“对于商店、服务等行业来说,在家工作就意味着歇业、关门。”(73岁男性)
虽然需要避免外出,但也有些人不得不出门。
让人无法释怀的是工作上的“等级差别”。下面是从报纸、电视报道和SNS上摘录的内容。
“我是公司的派遣员工,正式员工已经改成远程办公了,但公司要求派遣员工去上班,而且不允许弹性工作”(设计公司派遣员工)
“虽然公司下达了弹性工作、居家办公的通知,但我被告知派遣员工不适用。因为是时薪制,请假要被扣工资,生活会变得很艰难。”(未知行业的派遣员工)
“我是派遣员工,上司和同事都不用去公司上班了。我也申请了居家办公,但公司以合同中没有远程办公相关条款为由,要求我去上班。”(IT公司派遣员工)
除了工作外,还有一些人因为其他原因不得不出门。
东京都的一位女公司职员(38岁),为了把小学3年级的女儿(9岁)送回长野县的娘家,需要返乡。学校停课时间延长,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也停止了,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天天在家工作很难实现,比起待在感染风险越来越高的东京,还是送回家乡对孩子来说更好一些”。
“有很多事情必须回家乡才能处理。还要照顾父母什么的,不得不回去”(返乡探望父母)
“母亲伤到了脚,我在东京都内的家中照料了一段时间,疫情这么厉害,再让她待在东京的话,我有些害怕。虽然被要求避免外出,但母亲年事已高,她自己也感到不安”(61岁女性,打算把86岁的老母亲送到岩手县的兄长那里)
“学校停课了,打工的地方也都放假了。在物价这么高的东京生活很艰难,觉得还是回家乡好。”(打算回石川县的大学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遭到日本全国人批评、行为荒唐的人。那就是“逃离东京”的年轻人。
“去了一趟✕✕温泉!几乎等于包场,超舒服。价格也便宜,好幸运!”
“✕✕这个地方平时人山人海,这次去的时候却空荡荡的。真难得!”
刚开始媒体报道说年轻人很少感染,因此年轻人的危机意识较为淡薄。但最近,年轻群体的感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过,由此认定年轻人一概不懂道理,当然也是错误的。
介绍一下网友在SNS上分享的一件事吧。
在“一副口罩难求”的日本,买口罩的人经常一大早就在药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大家都利用上班前或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的宝贵时间来排队。
据说一个天气微寒的早上,在药妆店门口长长的队列中,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年幼的孩子排在后面。这时,排在这对母子前面的一位身穿面试服装的女大学生让出了自己前面的位置,说“请到前面来”。
看到这一幕,排在前面的两名年轻女子也跟着说“请到前面来”。接着,上了年纪的妇女、中年大叔、年轻人都纷纷跟着说“请到前面来”。一个善意的小举动,由此完成了一次接力。
在中国以及美国和意大利等欧美国家看来,日本的紧急事态宣言既没有惩罚规定也没有罚款,是建立在“请求”基础上的。我看着也有些着急,非常担心这种不够彻底的做法无法战胜新冠病毒。
虽然已经在家待烦了,但现在仍需要避免外出,大家一起加油吧。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