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284)口罩储备量占常住人口的55%---浅谈日本的防灾意识“有备无患”
2020/02/07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莫邦富:新冠肺炎肆虐中国全境,疫情重镇武汉更是到处紧缺医护用品。除了中国各地紧急调用各种物资支援武汉之外,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纷纷捐助物款帮助武汉。此外,日本等国也紧急调用口罩、防护衣等医护用品驰援武汉。派往武汉撤侨的日本包机上都满载着大量的捐助物资。
日本各地城市也纷纷向对口的友好城市捐助口罩等中国方面急需的医护用品。比如,大分市向武汉市捐赠了3万只口罩、600套防护服、400个护目镜。水户市向重庆市捐赠了5万只口罩。神奈川县川崎市向沈阳、北海道苫小牧市向秦皇岛、秋田县由利本庄市和兵库县明石市向无锡市,鹿儿岛市向长沙市,萨摩川内市向常熟市提供了口罩等医护用品的捐助。
日本地方城市提供的口罩等医护用品多是取自他们的防灾储备物资。就拿给重庆市寄送了5万只口罩的水户市来说吧,当他们接到日本驻重庆总领馆的联系,得知重庆紧缺口罩时,当即从作为防灾储备物资储备着的15万只口罩中,拿出了5万只,捐助给了重庆。
水户市的常住人口为27万人,却常备着15万只口罩,口罩储备数量占人口比为55%。武汉人口为1400万,假如同比储备,应该长期备有770万只口罩。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武汉对外介绍时常用“九省通衢”一词来强调其地理地位的重要。武汉也确实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作为这样一个交通枢纽,武汉的防灾物资储备其实还应该考虑到对其他地区的支援需求,准备得应该更加充分才是。
在防灾物资储备方面,我觉得中国有许多方面应该虚心地向日本学习。算不上交通枢纽的水户市能够常备着占人口比为55%的口罩,这充分显示了日本对灾害的有备无患的意识。
在防灾方面日本有个72小时原则,即发生灾情后的72小时要有“主要依靠自救”的意识,所以,各地政府需要备有可供72小时使用的物资储存。我采访过很多日本机构和企业,谈到灾情对应措施时,常可听到3个关键词,即“自助、互助、公助”。这3个关键词的含义是:自我救助、互相救助、公家救助。
日本规定,政府主导的救助工作在灾害发生72小时后必须开始,反过来说,震灾发生后的最初72小时即前3天,受灾地居民主要依靠自救。
有关数据统计,在日本地震中成功获救者70%缘于自救,20%仰赖互救,而政府的救助只占10%。所以,需要首先重视自救。
固然这次武汉面临的是更加需要专业救助的病毒疫情和日本主要面对的地震灾情情况并不相同,不能简单地相提并论。但是,我想觉得从重视防灾物资储备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的72小时原则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在外国使馆聚集的东京港区,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六本木新城。那里有高层办公大楼、高层住宅、包括精品店、主题餐厅等在内的众多商业设施,还有由庭园、美术馆、户外剧场等组成的文化设施、高级酒店、豪华影院和电视广播中心、公共设施等。每天约有2万人在这个超大型的复合性城市区域空间里工作,平均每天出入人数高达10万人。
六本木新城的救灾物资储备就充分反映了对72小时原则的重视。
六本木新城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有5处,都靠近车道附近,便于搬运。紧急用食品、饮用水等物资都按员工人数乘以3天(即72小时)所需数量来储备,还要多备10%,以便供应地震发生后无法回家的路人等需求。在仓库里,我看到这些救灾物资上分别标明哪些供员工使用,哪些供路人使用,可见平时的准备工作做得十分细致。
救灾物资储备分急救药品、救助用器材、紧急用品、紧急用食品和紧急外携文件。救灾物资储备品之细、储备量之大,令人叹服。比如,光食品就有20万份(其中六本木新城内就储备10万份),这个储备量在日本民间公司中为第一。
除了物资上的准备,每年全体员工必须参加训练演习。六本木新城的防灾负责人告诉我:“负责救灾常规部队的员工每个月都要参加防灾训练演习。只有做好了这一切,自我救助和互相救助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保持高度的有备无患意识才是最过硬的防灾措施。
莫邦富 简历
上海出生。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后,曾在该校任教。1985年留学日本,在日本读完硕士、博士课程。现在是旅居日本的华人作家、评论家。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