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280)仕事之道
2019/08/15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为什么一个艺人会瞒着公司,做些兼差?
对香港人而言,这件事好像很普通。像我这种人,在这个世代,被称为是slash(斜杠青年),一份工作已不能满足我的经济及事业兴趣需要,所以我有很多个不同的身份,或是分身。我是一个写书的作者,专栏作家,面书专页的管理人,在大学有教课,社交网路的市场推广公司的主管,也是一个小型网页的创作总监,还有为不同的朋友打点他们工作上的小事,这些建构了我的工作日程。因此,我从不是一生人只服务一家公司,做一份工作的人。而当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不只是做一份工作的时候,我都会回应,因为我需要多一点的钱,去支撑我的生活。
一份工作,其实不够支撑。说一个简单的故事,在香港及台湾,做传媒的工作,薪资是出奇地低的。最近有一个台湾朋友说了一个笑话,说做设计师,第一年的月薪,入行的时候薪水差,22000台币(约5500港元,约70000日元)。过了十一年,升至什么创作总监了,薪水都是35000元台币(约8500港元,约12万日元)。到第十二年,这位设计师接手家庭的「东山鸭头」卤味店,月入就120000台币(约30000港元,约42万日元左右)。只要大家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可以得到比较可以生活的收入了。
香港呢?我2002年在香港大学毕业,初入行成为记者,由于聘用我的是一个我在大学时代已帮她工作的前辈,她已开价很高,是13000港元。而我的同学,做一些自觉很有名望的报章,入行之时,是10000港元(约14万日元)。而今年,2019年,有学生告诉我,那份有名望的报章招请记者,入行的薪金,是12000港元(约16万日元)。有读者私讯过我,说他做了二十年的体育记者,离职之时,薪金是27000港元(约37万日元)。这样的薪水,在香港的生活指数之中,不要说是「自住」了,就连基本供养父母,即我们说的「交家用」也不会足够。从2002年到2019年,一碗云吞面的价格由20港元升至40港元。吃一个茶餐厅的早餐,就由25港元到40 港元。房子的价格,就更加是翻了四至五倍。这样子的薪水配合这样子的物价水平,香港人还没有闹暴动,倒也是一个难以解释的奇迹。
要不是多做几份工作,又怎可以留住一点生活的基本尊严?
所以,当我看到吉本兴业的艺人因为跟「反社会团体」、「私接工作」两点而被罚,甚至搞出「你要开记招那我就把所有涉事搞笑艺人都解雇」的戏码,我都觉得很困惑。所谓「仕事」,可以用来糊口的,才可以叫是「仕事」吧?我倒是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来,不断的签新人,要他们经历「下积时代」,挨穷挨苦,一场舞台表演就只有500日元。美其名是蓄积人生经验,实际上就是把人放入一个绝对的森林定律环境中,好等他们可以把他们的浑身解数全力投球,跑出来的就可以乘上白金升降机飞黄腾达,搞不定的就自行回归平淡。而不为薪水工作的工作,我会理解为「兴趣」吧?当搞笑艺人都只是兼差,赚不了生活,每一个人都要打工才可以「追寻梦想」,有谁会投时间到这些技法上呢?
这二十年,香港经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在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报馆、电台、电视台都没有合适的中坚记者去面对大新闻大事件。传媒大多只会报道「官员」说什么,情况就像官员发新闻稿没两样。这样子的报道,只是传声,不是报道。但很可惜,就是这种薪支结构的问题,整个行业都被一小撮只看朝夕不理大局的自私媒体老板玩死了。搞笑艺人倒也可以有演艺界大哥们为他们挺身而出,尽力改革一下公司的制度,去令新人有多一点尊严或时间走下去。但香港和台湾呢?
最近,我听到一个很沮丧的消息:原来有网路新闻的记者,是义工。原来,我们根本已不需要记者。抑或是,人类已进化到可以自行光合作用维生,而不需要再用钱生活。
阿门。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