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中日茶坊 > 转换跑道有错吗?

东京眼(214)转换跑道有错吗?

2018/04/19

PRINT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上课,有学生眼袋大得很,状若沮丧。是因为学期要完结,所以疲累吗?

 

      不。

 

      原来,她是杰尼斯组合关johnny8的粉丝。整天在「哭丧」,说她支持的那团有成员退团,令她一直都支持的团体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领唱人物。

 

      对香港人而言,转公司,转会,好像是很普通的事。歌手转唱片公司,大家关心的都只是「新公司付了几多钱」给这只生金蛋的鹅去帮他们为他们服务。这个几千万那个一亿,反映的是歌手的身价和面子,也是唱片公司的实力。足球员也是一样。玩过足球经理人手机游戏的玩家都知道,「天价转会费」,是一个人价值的实在体现。

 

      在香港,我们打工,几年就要考虑转工。不是因为同事合不来,不是因为工作上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之,几年就要转工,那是常识。套一句广东俚语,「鱼唔过塘唔会肥」(鱼儿不到另一个池塘闯闯长不胖)。在履历表上,听说在一家公司做一段很长的时间,会被视为「安于逸乐」,「不思进取」。当然,不知道是鸡先还是蛋先的问题,你不到转工的时候,老板也不会发现你的价值。所以,你不转工/不打算转工,老板都不会考虑升职加人工等等改善待遇举措。

 

      在香港的职场文化,转工是必要的,甚至是香港回归二十年来,上班族的常识。不转工,人工不会有大规模的改善。

 

      但在日本,状况好像不一样。长久以来的「年功序列制」,仿佛令员工知道,只要存在,就是胜利。工作就是工作,认真做,尽力做,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不是真的做得很好?那就要看,你在什么工种。最近,有些朋友为日本的一些非一线热门旅游地区做网路的宣传,找上门问我的意见。我看他们开出来的条件,比香港甚至中国的「网红」(日语叫 influencer,香港地区就叫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的市价有一段极大的距离。再看看他们选取的所谓KOL的名字,是我在香港从来都没有听过的。检视一下他们面书粉丝专页的人口,摊开,一个专页两万多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埃及和菲律宾的粉丝?一条帖文顶多只有十多个回应,就算是面书大手判减有机触及率(organic reach),也不至沦丧到这样子吧?大概,这些人,就是一些签字申请钱的人写下文件的名字。

 

      他们没有好好做基本的粉丝结构分析,就把计划书递上去。由于一层一层的签名,既然高层都把自己的印鉴押上去了,他们绝不会承认,他们找的那些香港的KOL根本没人认识,也没有所谓的影响力。为什么他们可以以这么低的价钱就可以完成campaign,只因一些香港的KOL WANNABES 想借「日本的自治体也有跟我合作」这条条目,去建立自己的履历,再去找一些对社交网路没甚认知,只有钱又听说要搞网路宣传的麻瓜去给他们工作吧?

 

      这种状况,如在香港,早就不能接受。但在日本,集体负责制连同年功序列制建构出来的文化,就是「即使犯错,只要不被发现,就没问题」。做的事情有没有果效,根本也不重要。

 

      在香港,上班是战争,办公室是战场。如果你做的不是政府工,也不是公营经机构,少一点战斗力,都会很容易被淘汰。相照日本,转工种,转公司,反而好像是「非主流」的事情。加入一家公司,日本人都好像有心理准备,将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要在同一家公司逗留,要跟这一群人建立长久的关系。

 

      艺人退社,其实有什么大不了?人来人往。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如果有些东西是自己想追求的,退社,转公司,又算是什么大事情?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1
具有一般参考性
 
0
不具有参考价值
 
1
投票总数: 12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