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213)友情的距离
2018/04/1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在网路上,总会看到一些网民留言。他们说,自从到日本工作假期后,对日本的美好想像幻灭,并很不习惯日本的生活。
而大部份的批判,大多落于「日本人很虚伪」身上。
这种虚伪,在于日本人有一种「两面性」。分析日本人性格的人类学家都普遍想像,日本人对「内圈」和「外圈」有两套的基准。日本的妈妈教孩子的时候,有一句经常都使用的:うちはうち、外は外。意思直译,套一句广东话,就是「人还人,你还你」。当孩子跟别的同学比较,说人家有新游戏机新衣服可以去旅行,自己感觉很不济的时候,妈妈就会跳出来说:「人家的事是人家的事,你的事跟人家的事没关系。」在日本人的思考回路中,你用的语言、你对物事的态度,都会因为你是「内圈」抑或「外圈」的人,有所改变。比方说,艺人,同时是女医生的西村史子,在出席一次吉野家牛肉饭的新产品发布会时,就对记者说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餐桌的故事。西村医生说,他们西村家有一个「家训」,就是在晚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聊聊自己「生活上遇上的人」的坏话。于是,大家在饭桌上,就不断的听别人的坏话,然后说完,发泄了,就不会把坏过带到「外圈」。因此,世间对你的看法,就不会因为你有一些「坏话」而有变改。
这种内圈/外圈文化,加上「担心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几乎造就了日本人的核心性格。当你跟日本人做朋友,喝酒是少不免的,因为没有酒精的力量,你看不到他们包装纸下的真相。而内外圈的建构,就构成了「日本人很虚伪」这种感觉。
只是,在网路的留言版中,也有一些人为日本人的「集体性格」抗辩。当人人都觉得交情要留三分,话不可说尽,在这个文化中,自然而然会变成某种样子,才可以生存下去。就正如,有人认为在公开场合叫喊一些口号,会令人没有办法参选。那,其实应该问,为什么变成这样子,香港人都觉得没有问题,甚至是认为「只要选回一个类似政治理念的人」就可以当没有事。既然文化如此,人得要生存,就会调适自己去接受这种文化。
再者,在香港,我也不觉得人人都很正直。一些宣称自己争取民主几十年的人,什么都争取不到,却可以面不红气不喘的跟人家说他们做了很多事。有些人自称为公义而做议员,但只要是他们的竞争对手面对什么不公义的事,他们就会默不作声,好等一些他们口中的恶势力剿灭他们看不顺眼的人。这些人,不虚伪吗?
在这个世道,我们都以为有些美好的价值,大家都会信守如正直、诚实、努力等等。但很可惜,大部份人,在这个世界生存,大多会沾染一些好老师好家长都不会教的事:如果可以躲懒不妨懒一点。认清谁给你饭吃那个是老板,不要麻烦到他。为人家提供问题是不会有人给你钱的,为人家提供答案才是正道,即使你提供的答案是饮鸩止渴,大家都会很乐意收购。
所谓虚伪,是什么意思?当你决定支持一些人一些事的时候,所有负面的描述都可以正面化。你可以说某些人总是白目总是说蠢话,你也可以同样认为他是天真不世故有个性直说直话。说到尾,最后大家如何理解「虚伪」?是社会圆融的润滑剂,抑或是值得「批评」的民族性?
在香港生活了一阵子,我反而觉得这个地球有太多既虚伪又无礼的家伙,对他们虚伪一点,也不为过。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