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174)不买便不需要断捨离了
2017/07/06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很多香港人,最近都在沉迷所谓「断捨离」的概念。这个由「杂物管理諮询师」山下英子提出。有说,她提出「断捨离」的灵感,是来自瑜伽修法中的断行、捨行和离行的概念。2001年的时候,山下就巡迴日本,叫人减少消费,以及把家中无用的东西都丢掉。只是,消费本身就是经济齿轮重要的部份。如果这个世界的人,每次买东西之前,都考虑这东西有没有需要,我相信,现在世界早就在大萧条的涡轮中。山下提倡的「信念」,甚至可被视为是「禅修」式的信仰,在2011年三一一大地震之后,开始受到关注。
所谓断捨离,其实很简单的。为什么你的家中会有很多杂物?无他的。一开始的时候,因为便宜,因为衝动,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把东西买回来了。到一段时间,你发现你已经不再需要那些东西,结果一年一度大扫除的日子,拿着东西,逐件怀缅。呀,这是有纪念价值的东西。哦,那是什么什么时候去那儿那儿买的手信。啊,那是往生的父亲在打仗的时候得到的勋章。咦,小时候的样子长这样吗?
照片我们会翻阅吗?以前流行过的衣服,除非你是扮演平野Nora或是《少林足球》的赵薇,要不然那个附有厚厚膊垫的西装褛留来干吗?
在美国,这种消费大城市,一切由衝动消费推动的经济模式,每个家庭的车房,都好像拥有很多垃圾。有一次去一个朋友的家,在他们的车房上车的时候,他们连万圣节用的南瓜灯,都可以有四盏。我问朋友,为什么?他说「每一个都有一点不同,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买万圣节的糖果之时,就不小心拿到购物车了。」在香港,现在实用面积一百六十多呎的「纳米单位」都成为了「正常」的市场需求。两口子公一份婆一份(夫妇双职),才够财力供养一层小房子,一百六十多呎可以做什么?可以放几多东西?只是,香港人真的很喜欢买东西,亦会因为很多「无谓」的东西。就像美式快餐集团的「开心乐园餐」中附送的现具、海洋堂的食玩、便利店的印花换领的三丽鸥的卡通人物精品、到日本的 UFO夹娃娃中心夹的战利品。一切一切,都只是一时衝动。更不要说,男生爱储的各式各样你说得出名字的「玩具」:乐高积木、多啦A梦的超合金,各种黑胶唱片、镭射唱片……只要你是两口子的家庭,杂物自然多。真心问一问自己,你需要几多个不同款式的熊本熊精品?你需要几多隻咖啡杯、水杯、啤酒杯?你真的觉得自己会在家做鸡尾酒吧?因为在店内觉得很有趣而买下的「章鱼丸机」做了几次?流水冷面机呢?玩的时候很开心吧?上次用又是什么时候呢?
山下英子的论述说,透过日復日长期的去问,究竟你需要什么,是一种了解自己的过程。山下说「面对物件就是面对自己,执拾房间就是执拾自己」。透过思考「断捨离」,人就会把自己真的需要和喜欢的东西留下,是一种「动禅」的过程。
断捨离在香港之所以流行,只是因为我们居住环境太小,根本没有可能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安放更多的东西。当断捨离流行了,现在年轻人又被批判,他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名大导演彭浩翔先生最近就转发了一份评论文章,文章内容指「年轻人现在的人生目标,是低欲望。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彭氏说,这就是「断捨离至极」。佛家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要一开始就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就不需要有不必要的负担。人之所以「需要断捨离」,是因为我们跟物件建立关係的时候,没有好好考虑我们是一时衝动,还是真的需要。而人生在世,真的不是需要很多东西的。
一开始就不要,那就不会不捨。现在年轻人「不要」了,大人们又大吵大嚷说低欲望社会令日本经济起不了头。做年轻人,真的很难。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