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172)自由的消费
2017/06/2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科技真的有令人生的生活变得更好吗?
这条问题,我经常问的。
朋友整理父亲的遗物之时,发现父亲家中,有一些同志男男DVD,而且是东欧系的。朋友都是同志,大概是「流着衣柜中的血」吧?朋友只好静静的瞒着母亲,把东西好好处理掉,母亲这一辈子大概都不会知道,她跟一个同志,生活了大半辈子。
几十年前,要守这种秘密,相对比较简单。要看一套色情光碟,需要去购买。买了好好收藏,别人就不会知道。最近,有女性朋友有一次很「紧张」的传我Whatsapp简讯,说她在电脑的浏览纪录中,看到她的丈夫有偷看「男同志」的短片。问我怎么办。我心想,可以怎么办?你都已经发现了,你可以做的,就只有两条路:扮无知,玩摊牌。
当科技发达,很多「资讯」,其实都会不小心流走。听说,有很多日本老人都不用信用卡,也不把钱放到银行。因为他们相信,现金是最真实的。他们只会把钱藏到自己的床下底或是衣柜中,免得银行倒闭这种倒霉事影响自己。也有一些中年的朋友跟我说,他们都不用信用卡、手机付走或Suica等等的车票,原因是他不想自己的消费记录被人家知道。现在呢?很多人都在网路上买东西。学生们在亚玛逊等等的网站买书,方便快捷而且不用拿。在梅雨时节,就最快乐了。可是,学生最近都发现别的麻烦。原来,有些网购网站会随着你的消费纪录,以至是浏览纪录,去喂广告给你看。你看过白色的长裙吗?他会给你十款不同牌子的白色长裙。你在网路上买过一隻手工咖啡杯吗?他会给你不同的咖啡杯的广告。我试过一次在网路寻找过UA电影院的地址,可惜地那搜寻网站竟然给我另一个运动品牌 Under Amour 的广告。简言而之,他们用了我的数字,我的隐私,我的喜好变成了他们的广告内容。我的喜好被别人利用了,取利了,我们都不能改变什么。
随着时代发展,在大陆,电子消费好像很普遍了。对上一次到上海,从机场打车到饭店,给司机一张人民币,那司机眼尾一瞟,语带不屑的说:「你附现呀?」我说:「对啊,不附现金附什么?」他跟我说:「你没有支付宝吗?」没有。就是没有。为什么要有?原来,现在整个中国都在用手机付款系统了。朋友在合肥、西安出差,都说大家很久没有用过现金,大家都是用支付宝付账。买电影票、演唱会票、坐车、预约吃饭、点菜,都可以用手机,也可以用手机付账。这样是不是很方便?看起来听起来好像很方便,但这样不会令人知道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了什么电影,吃了什么东西吗?机构拿着这些「大数据」,不就可以向潜在顾客喂食更多广告吗?为什么大家还是愿意跟着这样的世道走呢?
无他的。大陆朋友说,他们都用手机,是因为他们觉得钞票不可信。大陆太多假钞,万一在领钱的时候领到假钞,损失的只是自己,没有人会在乎。再者,大陆的钞票最大的面额也只有一百元。一百元现在在大陆根本做不到什么,所以大家都用手机付款了。只是,手机这东西的出现,只从你用的数据,已经几乎可以把你的定位知道。再加上大陆的通讯软件、支付软件、社交网路都是一台独大,一家机构,几乎可以知道你爱吃什么,爱看什么,爱八卦什么,多久没有跟你的父母用手机聊天,消费模式以至行动定位,都在他们的监控之中,真的可以令我们得到更多自由吗?
听一些长辈说,人老了,就会说以前很好。我不是觉得现在手机付款不方便。我只是觉得,我有点害怕,有一些我不知道不认识的人或机构,知道我用手机在什么地方买过什么的饮品、安全套或是洗洁精。我的消费选择,变成了他们给我更多资讯的工具。这种状态,对我来说,真的有点可怕。
只是,我把这些说话跟一个在某大搜寻网路搜寻器工作的工程师,他说:「你看香港人每分每秒都在玩电话,其实手机在那儿接收讯号,早就可以『追踪』,情况就好像是,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追踪器一样。将来的什么智能家居,什么大数据,就连你什么时候回家,吃过几颗鸡蛋都会知道。这样的世代,是不合理,也有点可怕,但你可以改变什么吗?」
唔……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