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鲜鲜鲜(54)男女性别原来不重要
2017/04/26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黎儿:虽然日本逐渐变成对同志等LGBT(彩虹族)较为亲切的社会、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为了自己是同志或性别认同等而遭歧视或不便,当然也有些实际法律地位未获保障的问题,在人生途中总会出现迷茫;其实随着时代变迁,不仅欧美,连日本男女性别差异也已经越来越流动化,男人、女人的角色越来越模糊,今后大家都会活的更自在些吧!
日本社会至今的确许多家庭教育都会要求「男人要有男人样」「女人要有女人样」,对于「男子气概」或「女人味」有所要求,但近年来变化很多,单单从兴趣取向就可以看出来。
像是这几年日本女人裡流行各种特别兴趣,如爱好打猎的「猎女」、爱好古城的「城女子」、爱好历史的「史女」,其他也有「铁女」「摄女」「山女」等,甚至还有爱好相扑的「相女」;大抵这些兴趣过去都是男人专利居多,但现在女人也很喜爱,兴趣跟男人没两样。
许多女人下班后就去喝两杯,点菜之前,先点啤酒,大喝一口,吐一口气喊爽,这跟男人没两样,反而现在许多年轻男人不点有酒精的,而点乌龙茶等;也有女人觉得身体需要运动就去拳击场、摔角场等练习,过去几乎是女人止步的地方,女人开始进出。
另一方面,日本男人也有变化,像会自己做便当,是所谓「便当男」或是会打毛线的「编男」,或是男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肌肤保养,男人化妆品市场不断成长,2015年就达1170亿日圆,街头不时看到男人对着橱窗玻璃或拿手机当镜子来整理头髮等,许多男人保养肌肤保养的比女人更彻底。
这样的状态要谈男子气概、女人味,已经有点丧失意义;调查显示,男人觉得女人欠缺女人味的主要内容是「不顾一切,过度直言直语」「坐下来时,大开双腿」「说粗话」「稀松平常地谈性爱」等,但这些毛病,如果是男人也一样不受欢迎,男人已不那么要求女人要娇柔做作了;而女人也不会要求男人要有自己撑起一片天的气概,女人只要男人能「连小承诺也遵守」「不会受过去所牵制」等,甚至认为男人不受限于「男人应该这样」的固定概念才对。
现在已经94岁的作家佐藤爱子,最近专写活到这么老而通达人情世故的观察与哲理的书而再度爆红,作品大为畅销,她今年年初出版的书「就算这样,这个世间并不坏」(文春新书)裡面也主张男女的性别差异,不应该太过固定;她指出,以前只有女人拼命想存钱,期望一家人在物质上能安稳过日子,因此丈夫如果领钱出来借给陷入穷苦的朋友时,妻子就会大怒,夫妻开始吵架,是常见的模式,好像男人是精神至上的存在,女人则是现实至上的存在,孩子就从父亲学精神的强韧,而从母亲认识现实;但现在则不同了,男人也一起以存钱为乐,好像一个家裡有两个主妇般。
佐藤认为这是女人变强,因此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男人,男人因为跟女人一样,才能确保和平,到底是没有男人想跟女人抗争呢?还是男人捨弃自己的精神性?有点搞不懂;虽然有人认为现在的女人有力量,但佐藤认为以前的女人也很有力量,只是力量不同,以前的力量是日本战败后现实过于残酷,女人拥有渡过那种困境的力量。
喜欢存钱与否,虽然不是唯一的基準,但在佐藤爱子看来,或许女人男人化、男人女人化,男女的性别差异原本不是固定,是男人也好,是女人也好,本质并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对于自己的性别认同不需要过度在意。
虽然对于同志或跨性别者的歧视还是存在的,但日本各界逐渐有理解,像早稻田大学学志裡,不断提醒师生及家长们,彩虹族绝非少数,至少每13人就有1人是彩虹族,身边都有彩虹族,不要随便称彩虹族为「性少数」等;或东京渋谷区公所有LGBT课,由同志出任课长,也承认同性婚;或相关协会颁奖给对彩虹族亲切的企业,乐天、微软等大企业纷纷争领头奖,状况多少在好转中。
尤其现在日本已经不是人人必须结婚的「皆婚」社会,终生没有结过异性婚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未必非是一男一女才能构筑伴侣关系,但也未必是同志才一起生活,男女角色原本就不是那么固定的,男女性别不是那么重要的!
刘黎儿 简历
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与知名作家。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进入台大历史所,1982年赴日,曾担任《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东京支局长,现为专职作家,在多家报纸杂志如《苹果日报》、《自由时吧报》、《今周刊》等撰写专栏;书写对象包括日本政经社会议题、都会两性关係、职场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观察与解析乃至文学评论等,相关书籍35册;小说则有「棋神物语」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