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中日茶坊 > 日中文化之间小而大的差异

等身大的日本(97)日中文化之间小而大的差异

2015/12/14

PRINT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中岛惠:日本的12月还被称为“师走”。关于其由来,据说是因为12月是“连师僧(作为师傅的僧侣)都到处奔走的繁忙时期”。12月总之是非常繁忙,要赠送或接受年底礼物,举行与公司同事和朋友的年终联欢会,亲手写贺年卡,或者进行1年的总结。

        日本人具有向平时并不交往的人赠送年末礼物的习惯。例如,20年前结婚之际的媒人、学生时代的恩师和过去的上司等。而送贺年卡也是这样。虽然有时也向平时交往的人赠送礼物,但一般情况下赠送的对象是10年以上、甚至是约30年都没见面的学生时代的朋友、亲戚、恩师、昔日的上司、过去工作中相识的人等。

        最近,赠送贺年卡的习惯已经明显不再流行,但是,为了1月1日送出贺年卡,在12月25日前后拼命书写贺年卡的人在日本仍大有人在。中国人或许会感觉难以理解,在那么繁忙的情况下,为何还要给平时不交往的人寄送贺年卡或赠送礼物呢?这是因为日本人重视“形式”的缘故。

        例如昨晚接受公司里上司的款待。第二天早上,上班后看到上司时,很多日本人都会说,“昨晚承蒙隆重的款待。非常感谢”。上司会说“哪里哪里。吃得还好吧。下次再一起去吧”。随后对话告一段落。就算昨晚在餐厅分别时刚刚说过“承蒙款待”的话,但第二天还要表达同样的意思。这就是日本人的“形式”。通过这样的对话,道谢的一方和被感谢的一方的关系变得“融洽”。也就是形成了安心感。

        对于第二天不能见面的人,要特意通过邮件道谢称,“昨天承蒙款待。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见面”等。如果对方是年长者,有时还会写信表示道谢。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会感觉很麻烦,甚至感到可笑,但这就是日本人的习惯。

        以前,我在采访中相识的一位中国男性现在30多岁,但从高中时代起就到日本留学,非常了解日本的习惯。以前,在采访时顺便请他吃饭,在过了约3天后,他给我寄来了很有礼貌的道谢的明信片。那是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写给我的,但在最近,年轻日本人几乎没有人再这样做。

        但是,中国人却完全不同。以前,一位熟悉的日本大学教授曾经感叹说,“我曾热心培养中国留学生,但他们回国之后完全不再和我联系”。事实或许的确如此。

        在采访中,就算在某个时期内多次见面,并且屡次一起吃饭,但之后都很少保持联系。如果是日本人,则会寄送贺年卡,即使没有特别的事,也会偶尔发邮件进行交流,但中国人一般只与“那个时候”正在交往的人保持联系(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是这样)。

        前些日子,久违地给以前采访过的中国女学生(正在日本的研究生院就读)发了邮件。虽然是因为有点事想询问她,但她给我回信说,“接到中岛女士的邮件非常高兴。希望还有机会见面”。她性格内向,并不喜欢自己采取行动,但并没有忘记我。

        与重视形式的日本人不同,中国人重视实际(内容)。虽然不会每年都向20年前相识、

        如今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私人关系中都没有交往的人寄出贺年卡,但并非忘记了过去的恩惠,同时感谢的心情也没有消失。

 
        只是交往方式和表现方法有所不同。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就会误解对方,但如果知道了文化的差异,就能彼此理解。

中岛 惠简历

出生于日本山梨县。曾在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留学。先担任报社记者,1996年起成为自由记者。著作有《中国精英这样看待日本人》、《中国人的误解 日本人的误解》(均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52
具有一般参考性
 
2
不具有参考价值
 
1
投票总数: 55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