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新时代”,将如何纪念改革
(2018/02/28)
-
刘迪:改革开放的哪些经验值得总结?有人重提“消灭私有制”引发热议,又有人疾呼“保卫改革开放”,其实,两者都以自己的视角,倾诉对当下及未来的忧虑……
-
中国需要千百万“新乡绅”吗?
(2017/11/16)
-
刘迪:今天的中国政府,可以迅速推进高铁、一带一路等宏大战略,但在如何凝聚、组织社区、乡村,基层社会问题上,却不很顺利。这些问题源自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想什么?
(2017/09/19)
-
刘迪:尽管中国中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中产阶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政治观点并不激进,而且日益温和、稳健。其特点是信任政府……
-
以“人民的名义”之后及共同善的构建
(2017/06/07)
-
刘迪:前苏联教训,给予中国深刻印象。党以“人民的名义”官僚化、贵族化,窃取大众劳动果实,同时将有限资源用于全球霸权,这导致苏联解体。中国共产党做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知识……
-
“习特会”与世界,以及远方
(2017/04/07)
-
刘迪:在45年前,尼克松与毛泽东,在北京谈哲学、诗,2017年4月的中美峰会,尽管有许多现实令人头疼的问题要谈,但此外,两人是否还可谈谈哲学,谈谈人类命运,两位领导人,是否可以给世界一个远方?
-
“辱母案”反映中国社会转型的“基层瓶颈”
(2017/03/28)
-
刘迪: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仍在发酵,此案牵扯出的高利贷、基层行政黑化、警方不作为等问题,这不禁让人思考,中国在发展中,究竟忽视了什么问题?现在,中国政治究竟应该做什么?
-
邓小平身后的政治课题
(2017/03/02)
-
刘 迪:毛泽东喜欢“大众动员”,而邓小平宁可相信官僚而非大众,在文革时代遭大众批判,让他看透“群众运动”的非理性。而现在,在清除腐败同时,中国政治领袖清醒看到大众力量的崛起……
-
中国中产者子弟的日本
(2016/10/18)
-
刘迪: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增多,大约一半来自中国。中国曾出现两次留日大潮,一次是清末,一次是改革开放前期。中国人的留日行动,伴随中国国内政治调整……
-
“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范式转换
(2016/09/23)
-
刘迪:“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究竟是一项外交政策,抑或是一个国际组织构想,许多人感到无法触摸。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组织,既无组织机构,更无组织纲领,但这意味着一种新的外交范式登场……
-
怎样超越“文革”?
(2016/05/16)
-
刘迪:改革中利益受损者、社会弱势群体心存不满,“美化文革”是他们的工具。有人说,中国不会倒退,因为中产社会呼之欲出。最近38年以来中国政治,最为成功的是现实主义政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