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陷入“失去的十年”?
2013/09/03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肖敏捷:前不久去了趟香港,就中日经济以及股市和一些基金经理交换了看法。在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朋友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中国经济会不会步日本的后尘陷入“失去的十年”?既然大家知道笔者是从日本来的,提及该问题自然不过。另外,最近拿日本经济说事儿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外资证券公司的经济分析师们纷纷发表报告,警示中国如果不能成功处理“影子银行”以及房地产泡沫等问题的话,“失去的十年”在所难免。笔者认为从各种角度来关心中国经济并提出一些建议是值得欢迎的,同时尽管被看作是反面教材,日本经济能够借此机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也是一件好事。
肖敏捷 |
但是,坦率地讲笔者很难赞同这个结论。首先日本经济是否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值得推敲。笔者以前在某研究所工作时,当时的上司亲口说他是第一个在日本的公开刊物中使用“失去的十年”这一说法的,每次在喝酒时我都会跟他开玩笑说应该申请专利。按照该老先生的定义,在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期间,因为处理不良债权问题不当,导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大大低于同期其它发达国家的表现。但仅仅是因为坏账处理拖累了日本经济吗?在笔者看来很多日本人对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仍然念念不忘才会有这种失落感。本来就不应该得到的何来失落?其实最新的一些实证研究揭示“失去的十年”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
至于中国经济,在谈论是否会经历日本式“失去的十年”时,我们需要定位一下中国经济是否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大家可以列举一些事例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超过目前的日本经济,何止上世纪90年代?一位刚从上海回来的朋友告诉我在上海的公共场合免费使用WiFi的环境要比东京好10倍。但很遗憾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大概只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期,而7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重大转折点,高增长之后的路如何走,其实70年代的日本经济对中国更具参考价值。
谈到70年代的日本经济,大多数日本人也只知道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沉重打击,日本经历了二战后第一次的负增长。但随着60年代经济高增长的结束,70年代可以说是日本探索如何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增长的“艰难的10年”, “经济大国的崩溃”等措辞经常出现于各种媒体。不光是日本经济,日本的社会问题也不断激化,国民对环境污染不断高涨的抗议行动导致日本政府不得不把环保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从社会现象来看,动辄磨洋工导致火车经常晚点的大国企铁路公司成为“人民公敌”,愤怒的乘客们追打列车员、打砸抢车站的大规模骚动时有发生,这种情景不光是在目前中国国内一些机场航班延误时才可以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滑时,为了刺激景气,当时的日本政府开始动用财政大兴土木,最典型的就是田中角荣倡导的“列岛改造计划”,其结果与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目前大造“鬼城”同出一辙。为了维持经济秩序的稳定,日本政府开始加紧对经济活动的各种管制,最多时行政部门掌握的审批权多达1万多项。例如为了保护中小商店的经营,政府出台限制大超市等的扩张行为,连营业时间都严加限制。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原田泰先生用“1970年体制”来形容这段历史,他指出由于“国进民退”和限制民间经济活动的各种措施的出台,导致70年代的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所以,也许70年代才是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
也许一些朋友对中国经济只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这一说法表示难以理解,认为你是否太低估计中国经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反,经过研究70年代日本经济这段历史之后笔者反而对中国经济的前景略舒一口气。因为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好“国进民退”以及大力放松对经济活动的各种管制,中国经济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相当于90年代的日本经济的话,那我们的经济转型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与作者所属公司SMBC日兴证券无关)
专栏:肖敏捷论中日
肖敏捷 简历
出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当时)公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1994年起在日本的证券行业从事经济分析和资产管理之后,目前SMBC日兴证券经济分析师。作为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不断推出准确经济报告的经济分析师而为人所知。
在《日经Veritas》排行榜(2010年)经济分析师部门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国人经济分析师看中国经济》。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