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敏捷 |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肖敏捷:据报道,到目前为止,中国地方政府已经公布的投资计划投资额总计已经超过10万亿元。对于中国地方政府推出的这些“稳增长”措施,日本如何看待呢?可以说是既喜又忧,忧大于喜。
7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公布了高达8,292亿人民币的投资计划,随后日本媒体在第1时间进行了报道,由此可见日本期待之热切。
雷曼危机后,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这不仅使中国经济实现了V型复苏,同时众多日本企业也从这一“中国特需”中获益颇多。眼下,众多日本企业面临着欧洲债务危机和日元升值等问题的困扰,从这一角度来说,一个地方城市能雄心勃勃地推出相当于其年名义GDP总额1.5倍的庞大投资计划,那么超过长沙的城市一定会层出不穷。果不其然,动辄上万亿的投资计划接踵而至。新一轮“中国特需”是否重新开始?日本企业对此产生强烈的期待也是不难理解的。
但是,担忧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第1,“特需”规模越大,随后的调整过程越痛苦。日本工程机械行业就是典型,该行业过去几年由于在中国市场获利颇丰,几家日本上市企业的股票作为“中国概念股”的火车头极受青睐。如今,如何减轻对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成为该行业的燃眉课题。此外,“4万亿”带来的产能过剩,不仅中国企业的业绩普遍下滑,日本企业也难于幸免,例如新日铁公司已经被迫进行了资产减值处理。
第2,地方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值得相信也是问题。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批准,不管经济刺激政策多么诱人,也不过是画饼充饥。尽管地方政府擅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银根始终掌握在中央政府的手里。
在上一次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公布之后,日经平均指数应声上涨,但上涨行情并未持续很长时间。投资家开始疑神疑鬼,4万亿中“真金白银”能有多少?资金来源是否可靠?因为如此庞大的投资计划,新华社的报道简单到大约一张A4纸即可容纳。顺便提一下,相对照的是2009年4月10日,日本政府和当时的执政党自民党公布的经济危机应对举措写满了37页。
即便如此,当时笔者在东京舌战群雄,坚信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必然取得成功。笔者的理由是,如果是紧缩政策的话,地方政府可能阳奉阴违。中央政府号召增加融资和扩大投资对于擅长投资的地方政府来说是如鱼得水,当然举双手赞成。果不其然,4万亿一出台,地方政府竞相公布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到最后,其总计金额已经相当于五个4万亿。
时过境迁,天上是否再掉馅饼谁也不知道。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大规模投资计划一直持观望态度,而地方政府则以十二五规划、发展新战略产业等名义不断推出大规模投资计划。这更加让海外人士感到误解和担忧。目前,十二五规划即将进入下半程,但投资计划为何今天才得以确定?此外,政府主导发展新战略产业的信心可贵,但政府果真就比民营企业和市场聪明吗?因为在日本,凡是政府主导的几乎毫无成功的先例,相反政府放手不管的却茁壮成长。我坚信中国的地方官员一定比日本的官员聪明,但世界是平的,市场是无情的。
当然,如果出现大批民工提前返乡的失业潮,政府确实需要采取措施。但是否需要故技重演?中国经济即使放缓也能保持8%左右的增长率,因此无需过度担忧。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无法摆脱“一放就乱,一收就死”这一恶性循环的结构性问题才是真正的忧虑。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有关新一轮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的乱局使海外企业重新警惕中国风险。
如果中国真的启动新的4万亿,希望全部投入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上。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日本企业,“中国特需”百年一次就可以了,持续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肖敏捷 简历
出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当时)公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1994年起在日本的证券行业从事经济分析和资产管理之后,目前为独立经济分析师。作为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不断推出准确经济报告的经济分析师而为人所知。
在《日经Veritas》排行榜(2010年)经济分析师部门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国人经济分析师看中国经济》。
肖敏捷专栏
中国真要告别高增长时代?
中国劳动力真的短缺吗?
日本人为什么不炒楼?
日本如何创造新的成功经验?
日本不再值得中国学习了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