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四川省出身的40岁的A女士卖掉了在北京市拥有的一套约50平米的住房,毅然移居到了重庆市。她当时售出的住房位于北京市中心较好地段,卖出了200万元。随后,她在重庆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又在当地购置了一套新房。
|
地方政府某部门正在建设的面向职工的住房。外表看是普通的商品房,但职工能以低价格购买(中国重庆) |
而相比之下,对于同样是居住在重庆市的41岁B先生来说,2014年则是令人郁闷的1年。他本打算出售自己在重庆市购买的一套期房,如果按周围住房的均价,即每平方米约8500元来算的话,原本打算卖65万元。但没想到如今真到要出售时,偏偏遇上住房市场趋冷的时期。即使想以比原价便宜5%的价格出售,仍少有人问津。这么一拖便已步入了2015年。
如果只从表面看的话,不过是两人在住房买卖时因选择的不同时机而产生的悲喜剧而已。但是,当你了解了两人的共同点之后,就一定会感受到某种“中国特色”。A女士是曾经的公务员,而B先生则是在职公务员。而他们拿来出售的住房原本都是从政府部门以低价购入的。
A女士曾经在北京市的警察相关部门工作。出售的是10年前购买的职工住房。购入时价格约为20万元,接近当时行情的一半。在北京时,由于住在丈夫父母家中,因此购房后一直用于出租。而如今,则以购入时的10倍价格成功出售。
再看B先生。打算出售的住房计划今年春季完工。由其工作单位、财税相关部门建设,B先生购买此房的价格是周围销售的新建商品房的约70%。虽然如今要开出比原本理想售价更低的价格,但因为另外自住房,因此暂时还不会对生活上造成影响。
在过去,中国的政府和国有企业一直向公务员和员工分配住房。即使在1990年代末的改革之后、个人开始自由购买住房,但政府各部门仍然保留了向职工低价出售住房的惯例。因此,在支撑中国高速增长的房地产开发热潮的背后,其实潜藏着“政府主导型经济”留下的某种玄机。
在中国国内,近来公务员涨工资的问题受到极大关注。不过,地方中层官员仅为每月4千~5千元。与月薪动辄超过1万元的民营企业相比并不高。但是,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能获得丰厚的福利待遇,以及部分“灰色收入”。其中,转卖住房便可被视为一笔颇丰的收入。
另外,有时甚至还可以买卖低价购买住房的权利。对于没余力自己购买住房的公务员,还也可以申请购买,然后将实际购买的权利转让给他人。据称,在地方城市,类似购买低价住房的权利可以卖到5万~10万元。
中国没有固定资产税,因此持有房地产的成本很低。而土地的公有制,又让地方政府靠出售土地使用权来填补财政收入。这成为了中国有房者和无房者之间逐渐形成的差距、以及经济难以从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中摆脱出来的原因之一。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其实透过房地产中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如实的显现出来。
受中国领导层开展的反腐运动的影响,官员在海外出差和接待时的铺张浪费被禁止;作为权力源泉的审批权被削弱;官员的“灰色收入”也在减少。在2015年实施的公务员考试中,仅在考试资格审查阶段的竞争率就创下了过去5年来最低记录,但海关等被认为“额外收入较高”的岗位竞争率仍超过了1千倍。认为公务员是“铁饭碗”的氛围依然存在。
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其正在向共产党体制的各个角落的渗透,而并非只是部分特权阶级的问题。中国领导层表示要实现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但如果想真正实现公正的市场及高效的经济,则必须对充斥在各个角落的既得利益动刀。遗憾的是,外界似乎还尚未看到这样的决心。
(大越匡洋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