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上海的短期金融市场上,一直徘徊在3%左右的短期利率时隔4个月一度再次超过5%,引发了银行交易员的担忧。“难道又要重演?”,交易员脑海中浮现的是今年6月短期利率一度飙升至13%,市场陷入混乱的情形。
高回报投资产品受青睐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投放资金,市场恢复了平静,不过短期利率究竟为何会如此快速上升呢?答案可以在央行11月11日公布的10月份统计数据中找到。该份统计显示,短短1个月时间里银行存款流出了4000亿元。银行资金不足是导致利率快速上扬的主要原因。
|
由于政府限制银行利率,存款已逐渐失去吸引力(上海市内的银行) |
10月15日,中国平安保险首次推出了预期利率为4%,超过定期存款(1年期最高为3.3%)利率的人寿保险。中国保险相关部门8月撤销了保险产品预期利率最高不得超过2.5%的规定。高利率的保险应运而生并不断增加。
银行的竞争对手不仅只有保险公司。部分银行和信托公司联合推出的高利率金融产品“理财产品”的预期利率甚至超过10%。另外,在上海和北京,商品房价格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上涨,相比政府限制利率水平的定期存款,消费者更青睐回报高的投资商品。
尽管中国经济存在突然出现泡沫的风险,但通过金融相关部门监管范围之外的理财产品进行的房地产投资仍不断膨胀。
中国领导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提出要完善金融体系,但并没有具体谈及利率和资本交易的自由化等问题。领导层之所采取谨慎的态度,是因为担心一旦金融系统出现危机,将很可能会动摇民心。
在位于北京市以南约220公里的小城市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就曝出了当地的信用社以客户死亡为由核销贷款的消息。据称,今年4月,主要面向当地农民的2家信用社和当地公安合谋伪造贷款客户死亡证明书以核销贷款。这是为了降低不良债权比例而想出的奇招。
利率自由化将循序渐进?
中国媒体报道称,“死亡”的顾客中还包括当地的副市长和公安局副局长,而负责维持金融机构健全性的监管部门却未发现这一情况。中国有3000多家开展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相关部门主要将监管目光集中于国有四大银行和外资银行,却疏忽了地方的小微金融机构。
另外,关于设立金融机构破产时保护存款者利益的存款保险制度,担心负担增加的大型国有银行态度消极。虽然央行显露出意愿,但是具体的实施日期却仍是未知数。
“可转让定期存单(CD)”的大额存款被认为是实现利率自由化的突破口,因为银行可自由设定CD的利率。中国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曾俭华预测快的话可能将在今年下半年发行。银行相关人士则表示“成为自由利率对象的存款将日趋小额化”,预测利率自由化的推进将循序渐进。
可以说,无论中国领导层有无意愿,市场上要求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压力都将不断增强。为了改变贷款集中于国有企业而难以进入增长领域的扭曲的经济结构,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和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