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意打造“强势人民币”?
2017/09/12
着眼于10月的党的十九大,中国当局正在诱导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升值。5月修改了作为交易大致基准的“中间价”的计算方法,与前一日收盘价相比,中间价被设定为人民币升值的比率提高至以往的约8成。目前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徘徊在1年零4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当局希望通过打造“强势人民币”来彰显国威,但对于人民币的迅速升值,目前也显现出警惕感。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2017年初以来的涨幅达到6%。除了美元贬值和坚挺的中国经济之外,作为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不容忽视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每天早上发布的中间价。
这一中间价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巨大。中国央行5月中旬修改了计算方法。
以前是参考“前一日收盘价”、以及由美元、欧元和日元等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2个指标来决定。具体来说,就是计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多大程度上波动,才能使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稳定。
例如在“美元占70%、欧元占30%”的一篮子货币中,欧元兑美元汇率1日升值10%的话,由于一篮子货币换算为美元为升值3%,那么人民币兑美元也要升值3%。将3%的波动幅度加上前一日收盘价,就是当日的中间价。
而5月中国央行对2个方面进行了修改。首先,使白天的汇率波动很少反映到次日的中间价上。在抑制白天交易的影响的基础上,从一篮子货币导致的波动幅度来看,如果是人民币升值,将比人民币贬值更加突出地反映。也就是说,如果欧元和日元对美元升值,人民币也将随之升值,但对美元贬值时,人民币则很少随之贬值。由此,中间价变得容易提高,但不容易下跌。这可以说回到了2015年8月以前中国央行任意决定中间价的机制。
从5月中旬到9月8日的这段时期来看,中国央行发布的中间价高于前一日收盘价的比率达到76%。这一比率与2017年初至5月中旬的63%相比大幅上升。例如9月5日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6.5370元,白天人民币贬值0.2%,收盘价为6.5516元。但是,之后6日的中间价被设定为1美元兑6.5311元,比前一日收盘价升值0.3%,抵消了前一日交易的人民币贬值的幅度。
市场上有声音认为,“人民币即使升值也不会回到原来的水平,一部分投资者正在放心大胆地增持相比发达国家具有更高收益率的人民币”(大型银行)。中国领导层为了实现在经济规模上尽快追赶美国,被认为正着力打造强势人民币。中国媒体也表示,做空人民币的海外投机资金已经承认失败,正在鼓动人民币升值。
不过,人民币迅速升值对中国的出口将构成沉重压力。8月中国出口额(按美元计算)增速与上年同月相比仅增长5.5%,时隔6个月创出最低水平。家具、服装和纺织品萎靡不振。
9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将来中国央行将取消进行抛售人民币、买入美元的外汇预约之际的“风险准备金”。银行需要将外汇预约余额的20%以无利息形式存在央行,成本巨大。中国央行2015年9月为抑制严重的人民币抛售而引进这一举措。
由于取消准备金,越来越多观点认为,“货币当局担心人民币迅速升值”,11日转而出现了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情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1日下午4时30分的收盘价比上周末贬值1%,收于1美元兑6.5239元。左右摇摆的中国当局的姿态今后或继续对市场造成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原田逸策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