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证券交易所掀金融衍生品霸权争夺
2017/04/25
随着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扩大至全球,各国证券交易所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衍生品盈利能力高,各国的交易所通过增加金属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领域的新商品等,正加紧扩大业务。有关金融衍生品的全球的总交易量2016年时隔5年创出新高,日本的交易所也寻求扩大投资者群体,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
美国期货业协会(FIA)最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金融衍生品2016年全球交易量达到252亿手,比上年增加2%,自2011年以来、时隔5年创出历史新高。
由于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等重要政治事件众多,套期保值交易等活跃。按商品的种类来看,历史较短的大宗商品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火热。从2016年交易量来看,农产品相关达到22亿手,增加近6成,而钢铁和铝等低价金属(基础金属)也达到18亿手,增加近5成。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大崎贞和表示“以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为背景,大宗商品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今后仍有望增加”。
全球各交易所将金融衍生品定位为增长业务,正在加快强化。这是因为不但交易持续增加,而且与股票现货不同,上市审查等的成本较小,盈利能力更高。规模最大的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利用并购(M&A)等举措扩大涉足的商品范围,目前在金融衍生品的收益中,大宗商品相关占到4成以上。而中国的交易所则以金属相关等为中心,金融衍生品交易正在增加。
日本交易所旗下运营期货和期权市场的大阪交易所计划“建立海外投资者易于参与交易的环境”(执行董事多贺谷彰),将扩大金融衍生品交易之际接受的担保的范围。现在仅限于日元、日元计价有价证券和美国国债,但自2018年1~3月起,将增加美元和欧洲国债。此外,还将讨论推出美元计价的股价指数期货。
大阪交易所因在金融衍生品业务上难以拓展市场,交易额的全球排名2016年下降至第17位。东京和大阪的证交所进行合并、组建日本交易所集团的2013年曾排在第14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日本监管省厅间隔阂的阻碍,无法涉足大宗商品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在3月底修改的第2次中期经营计划中,提出讨论广泛涉足金融、证券乃至大宗商品的“综合交易所化的可能性”,但实现的障碍仍很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