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正处在改革途中。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此次下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措施意在使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向前一日的市场汇率靠近,在受到管理的汇率中扩大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在这一点上,可以定位为走向自由化的一步。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8月13日的吹风上表示将推动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
中国自2005年7月以后,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即在一定的小范围内允许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美元汇率允许在央行每日早上发布的中间价上下波动2%。中间价原则上根据向银行听取的汇率确定,但对于实际的确定方法,央行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市场汇率和中间价发生偏离的矛盾出现加剧。
央行一直重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此前即使市场供求导致汇率大幅波动,第二天的中间价也保持在与前一日相差无几的水平。
但在11日表示中间价将参考前日收盘价,将中间价较前一日下调了近2%。理由是促进中间价向市场汇率靠近。
如果按字面意思解读央行的说辞,中间价和市场汇率相偏离的扭曲现象将走向消除,今后中间价将与市场汇率相互联动。由于人民币汇率将易于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积极评价称,这“是值得欢迎的一步”。
当然“有管理的自由化”这一点没有改变。中间价本身并未消失,对央行来说仍是操纵人民币汇率的强有力武器。易纲也表示将坚持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保持了通过外汇干预对抗市场剧烈波动的姿态。
中国式的“市场化”是否算货真价实?大和证券高级汇率策略分析师石月幸雄指出,“在人民币升值的局面下,是否会配合市场汇率提高中间价,这将成为观察中国真正意图的关键”。
中国一直推迟人民币汇率自由化改革的最大理由是,强烈担忧如果放松管理之手,将难以控制人民币汇率。如果中国持续勉为其难地管理人民币汇率,像此次这样不得不大幅调整汇率的风险将加剧。人民币改革的走向还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中国总局 大越匡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