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已开始着手“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编制工作。这将是中国本届领导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如何在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国家目标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课题。不过,目前不仅环保举措进展缓慢,长期规划跟不上经济变化速度的弊端也日趋突出。
|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核心(能见度较差的北京街景) |
中国主管经济的重要政府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4月23日开始向大学和行业协会等征集编制新规划的建议。征询意见的包括“国际环境变化”、“经济转型升级”、“扩大消费需求”以及“环境治理”等25个领域。
中国的五年规划涵盖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事业,属于中期政策运作的大体框架。在新领导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将最受重视。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保持年均7%以上的增速。在前任领导人等制订的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经济增长率设为年均7%,相比上一个规划下调了0.5%。但是,新规划已经被定位为实现收入翻番的最后阶段,因此“维持年均7%增速”这一目标不会改变的可能性更大。
在维持稳定增长方面,重要的是如何具体落实改革。去年秋季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市场化的改革方针,而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将是新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领导层极为担心的是,在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的背景下,如果不借助市场的力量提升效率,中国将在成为发达国家之前陷入经济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
但是,为期5年的长期规划很难跟上经济和社会的实际变化。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春季对与他关系密切的经济学家讲到“五年规划未能反映3D打印机的出现等产业的最新潮流”,表达了他的不满。而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也在23日的记者会举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等为例,强调“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也在变化”。
此外,“PM2.5”蔓延等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也没有得到有效应对。中国政府也开始关注民众的不满,在新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将“更充分地利用微信或者微博这样的平台来和社会各方面,交流对‘十三五’规划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徐林)。
预计新规划将于2015年秋季敲定草案,并在2016年春季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当然,世界瞩目的不是五年规划本身,而是贯彻规划的执行能力。
(大越匡洋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