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为何受到关注
2016/05/26
中国经济到底是什么情况,《人民日报》5月9日刊登的“权威人士”的访谈似乎给出了至今与政府发布内容不同的观点。是重视经济和就业的稳定,还是优先推进结构改革,中国似乎有不同意见。
第一个不一致的部分是对经济现状的认识。中国一季度(1~3月)增长率连续3季度出现减速,不过3月单月的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在政府内部认为中国一季度经济实现了“开门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赵辰昕)等声音接连不断。对于经济前景,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从短期观察,因为经济波动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多,有可能是阶段性的U型或者是W型”,出现了乐观的预期。
但是,“权威人士”则强调:“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同时表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实际上,4月工业生产等经济指标出现恶化,但政府5月16日在官方网站上指出,“4月份工作日比去年同月少一天。与一季度相比仍是平稳的”。
双方对于个别政策的看法也不一致。中国从2015年到今年春季多次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储备金率。“权威人士”指出,“在(债券增加的)高杠杆背景下,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都会上升”,同时警示称,“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而李克强则在5月16日发言称,“金融运行稳定,债务处于可控水平”。
关于动用财政,“权威人士”指出,“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随后李克强总理5月9日强调,“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们没有搞‘强刺激’”。
双方观点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对削减过剩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态度不同。“权威人士”认为供给侧改革是“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要把改革放在首位,而政府方面则认为,还应该顾及经济减速及就业恶化等问题。
市场也因此变得疑神疑鬼。中国人民银行(央行)5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企业及家庭贷款金额较3月大幅减少,有猜测称受“权威人士”的影响,金融政策发生了变化。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北京 原田逸策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