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央行)4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万2125亿美元,较上月末增加102亿美元。自去年11月以来时隔5个月再次转为增加。原因是美国的加息预期消退,人民币下行压力及资本向海外流出暂时减弱。但似乎还不能说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已经烟消云散,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能否重新稳定还不明朗。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规模,但从去年11月起连续4个月下降,这期间的合计减少幅度达到3200亿美元。原因是中国人民银行为阻止人民币过度贬值,多次采取购入人民币的市场干预行动,使外汇储备不断下降。
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比2014年6月最高峰时的近4万亿美元减少了约2成。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参照标准,中国的外汇储备应保持在约2.8万亿美元的水平上。市场上担心如果持续大规模下降,不知道哪一天就会降到这一水平。
随着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转为增加,看起来暂时避免了外汇储备锐减加剧市场不安、进一步加大人民币下行压力的恶性循环。但中国经济仍在持续减速,外汇储备转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金融政策动向。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在3月15~16日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上放弃加息,显示出年内减少加息次数的姿态。3月份美元对人民币的跌幅在1%以上,中国央行进行买入人民币的市场干预必要性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上旬的记者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已经恢复正常,暗示将减少市场干预的频度。
不仅仅是对人民币,3月份美元针对欧元和日元也出现下跌。中国所持外汇储备中的欧元资产和日元资产换算成美元均出现增长,这也推高了中国的外汇储备。
中国人民银行此次还首度公布了以特别提款权(SDR)计价的外汇储备规模。从这一数字来看,3月底的外汇储备则是比2月底下降。由于SDR还反映了欧元和日元等美元以外货币的动向,因此剔除因美元贬值而导致欧元资产与日元资产“虚增”这一特殊因素后,下降趋势可以说并未改变。
中国政府也认识到对经济前景的不安和随之带来的人民币贬值才是外汇储备下降的真正根源。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3月底发布的国际收支报告中表示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在国内经济发展动能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等问题,可能会被市场持续关注,推动境内主体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继续调整。
由于资本流出而继续构成人民币贬值压力,今后也很有可能继续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安因素。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原田逸策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